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在廈門海滄舉行 高起點推進兩岸鄉村振興

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在廈門海滄舉行 高起點推進兩岸鄉村振興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海滄已從一個偏僻的閩南小漁村,蛻變為具有中等規模、城鄉交融的現代化城區。在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同時,海滄正以高起點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昨日上午,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在海滄舉行,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富有經驗的社區工作者共同圍繞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將“兩岸一家親”理念貫穿到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領域,共繪鄉村振興藍圖,共建美好家園。

 

高起點推進鄉村振興

 

當前,廈門海滄區的鄉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發展已居於全國領先水準,2017年,海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400元,在福建省內遙遙領先,農村生態宜居建設也走在全國前列。

 

在如此的高起點下,再談鄉村振興,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仍感肩負重任。“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基於我國‘三農’工作所處階段做出的重大判斷,也是我們推進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總抓手。”論壇一開始,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作鄉村振興解讀報告時如是説。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海滄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要以産業振興為重點,發展現代農業,設施農業,著力推動休閒農業,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力促農民富裕;以人才振興為支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打造強大的農村人才專業隊伍,搭建創業創新的事業平臺;以文化振興鑄靈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傳承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強化公共文化建設;以生態振興強基礎,注重規劃引領,鞏固環境治理成果,改善人居環境;以組織振興強保障,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著力深化村民自治,著力完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

 

據悉,海滄區委區政府結合實際制定的《海滄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方案》已經開始實施,200余個切實可行的項目囊括鄉村産業發展、生態建設、文化融合等方方面面。該負責人介紹,2017年海滄第一産業佔GDP比重僅0.18%,2019年軌道2號線開通後,海滄全域將進入廈門中心城區的30分鐘交通圈。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能否落到實處,對於海滄建設“國際一流海灣城區”具有重要意義。

 

兩岸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解讀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兩岸專家學者高度認可。

 

在海滄,從政協委員到小區義工、從社區主任助理到鄉村文創基地的經營者,各個崗位都活躍著臺胞的身影,他們的熱情和創意,推動了海滄鄉村振興的逐步實現。

 

的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台灣青年的高度關注,他們敬佩大陸發展,嚮往大陸光明前景,這股新生力量正積極熱心投身參與大陸鄉村振興。“這是一個信號,兩岸同胞交流往來將迎來新局面,期待通過今天的論壇,兩岸能在民間組織、經濟往來、旅遊觀光等方面加深了解,特別是在鄉里建設上的交流,常來常往,共同致力鄉里振興。”台灣村裡長聯合服務總會總會長陳建良認為,台灣青年切身實地參與到大陸的鄉村振興工作裏來,對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實現兩岸一家親,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海滄區鄉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發展已居於全國領先水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具備較高起點和明顯優勢,在戰略實施的路徑和目標上,可成為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典型示範,為福建乃至國內其它條件相近地區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經驗示範和樣板參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導趙一夫認為,海滄區在對臺農業合作方面具有突出的地理區位和人文資源優勢,可以預見,在加快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進程中,能夠為進一步深化兩岸在農業農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積極參與大陸鄉村建設的台灣農民、企業和組織提供大有作為的發展平臺。(臺海網4月1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余健平 通訊員 熊冬帆/文 林廣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