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宮”又“熱”了——看全球新一輪探月潮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21日發射升空,印度“月船2號”年底瞄準月球南極,美國和俄羅斯重啟探月計劃……近兩年,航天大國競相宣佈探月新計劃,“廣寒宮”不再清冷寂寞,再次成為人類航天探索的“熱目標”。

 

多國飛身探“廣寒”

 

從中國、印度等航天探索“新星”,到傳統航天強國美國和俄羅斯,多個國家及地區近年來紛紛將月球作為重要的深空探測目標之一。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年底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並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印度“月船2號”探月任務計劃讓著陸器在月球南極附近軟著陸並釋放一輛六輪月球車。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11月提出要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以“使美國重新成為太空探索的領導者”。美航天局今年初宣佈,將在2023年左右將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並在本世紀20年代初建立一個月球軌道平臺作為“深空門戶”。

 

今年3月,俄羅斯航天集團宣佈,計劃兩年內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重啟俄羅斯中止了40餘年的月球探測計劃。

 

歐洲航天局一直在為打造“月球村”而奔走,呼籲各國航天機構和企業合作建設一個可供人類工作和生活的月球社區。日本也不斷提出與美國、印度等國合作探月的計劃。

 

探月還獲得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例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打算開啟商業太空旅行項目,送遊客繞月飛行;沃達豐、諾基亞和奧迪等公司計劃合作發射月球探測器並在月球上搭建首個4G網絡。

 

深空征程前哨站

 

沉寂數十年後,各國緣何“扎堆”探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前主任約翰·洛格斯登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熱列茲尼亞科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對近地軌道的探索已有幾十年時間,隨著探月科技和相關構想日益成熟,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新的探月計劃。

 

洛格斯登表示,美國當年的“阿波羅”計劃主要是技術能力展示,並未開展太多探索活動,人類沒去過月球兩極和背面,月球可探索的空間還很大。

 

熱列茲尼亞科夫説,“各種航天器和宇航員們在近地空間軌道內已停留了很長時間,是時候走向更遙遠的宇宙獲取新知識,檢驗開發航天新技術,嘗試開闢適合人類生活的新空間了”,而月球可成為人類飛向更遙遠太空的前哨基地。

 

這兩名專家均強調,新一輪探月熱與冷戰時期的“實力展示”不同,各方均理智地從科學研究、資源開發等實用角度出發,在競爭與合作中開展包含實質內容的空間探索。熱列茲尼亞科夫説,目前各國制定探月計劃時非常理智,並不是為了與他國競賽。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前宇航員尤裏·巴圖林説,需要明確的是,載人登月不是目的,開發月球才是未來方向,人類在開發月球方面所面臨的任務艱巨性遠遠超過美國“阿波羅”計劃。

 

開放合作謀共贏

 

不少中外航天專家指出,目前國際合作已成為太空探索主流,如能集中全球智慧,可快速實現太空探索目標,化解技術風險,分攤經費,讓各方受益。

 

作為世界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中國探月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中國道路,同時選擇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合作。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曾表示,中國是開放的,歡迎國際航天機構與中國合作,共同推動探月發展。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介紹,中國自發出嫦娥四號國際合作倡議以來,收到了很多國家提交的合作方案。嫦娥四號上將搭載荷蘭、德國、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的科學載荷。中國在後續的月球探測規劃任務中都將支持廣泛的國際合作。

 

洛格斯登、熱列茲尼亞科夫和歐航局局長韋爾納等人表示,期待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等開展探月領域合作。

 

韋爾納説,中國提出的探月合作“正是我所期待的”,“中國的計劃可以很完美地契合歐航局提出的月球村計劃”。熱列茲尼亞科夫表示,嫦娥四號若能實現月背著陸這一壯舉,將會吸引更多國家與中國合作探月。中國航天技術在很多方面已發展到與美俄並駕齊驅的水準,因此中國完全可為各國聯合考察開發月球作出重大貢獻。(完)(執筆記者:郭洋、胡丹丹;參與記者:周舟、欒海、趙旭、殷夏、華義、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