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天親同枝連——兩岸“東石”同名村探“緣”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6-04 17:33:01 | 來源: 新華社 |
黃昏時分,台灣嘉義東石一帶的淺海被余暉浸染,連片的蚵架形成錯落綿延的“海田”景觀。潮聲從西邊的海峽傳來,周清水極目遠眺:“我的祖籍地就在對岸的福建晉江東石。”
過幾天,嘉義人周清水就要再次踏上“回家”之路。第十屆海峽論壇即將在福建登場,他將帶著十幾位鄉親前去參加連續多年舉辦的“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並回老家祭祖。
“六死三留一回頭”,古早年代大陸先民曆險渡海,入墾台灣。因為懷鄉,他們以故里之名為新聚落“定義”,因此造就兩岸諸多同名村。骨肉天親、同枝連起,無論走多遠走多久,中國人的血脈意識、鄉土情懷都不會改變,同名村的故事深刻見證了兩岸同胞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生命聯結。
溯源:人之有祖猶水有源木有本
“小時候,每逢冬至,長輩都帶著我朝西祭拜。那是一年裏最重要的祭祖儀式。”74歲的蔡武璋回憶説,當年老人常跟他講,祖先是兩百多年前從福建來台灣的,故鄉也叫東石。
周清水和蔡武璋的老家晉江東石歷史悠久,自古就是軍事要塞和商業富埠。鎮內至今保存一座古寨,向南虎視圍頭灣,與金門島遙遙相望。這處古跡記錄了晉江東石與台灣的重要歷史關聯。數百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曾率軍安營於此,為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台灣練兵備戰。古寨石崖上鐫刻著渾厚蒼勁的“丹心”二字,相傳就是鄭成功手書,寨內還有當年他操練水師的指揮臺。
而據嘉義東石鄉志記載,最早來此開墾的先民是1661年隨鄭成功來臺的泉州惠安人柳櫻的後裔。康熙年間,泉州晉江人吳重燕、吳允秀兄弟和黃生、黃聖兄弟先後渡海入臺,登岸後見樹木蓊鬱,聞鳥鳴婉轉,遂卜居於此,為表不忘故土便沿用家鄉“東石”之名。
翻開地圖,晉江東石和嘉義東石隔海相望,直線距離僅兩百多公里。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嘉義東石港外,帆影林密,往返兩岸的貨船雲集。當年,船隻從晉江東石出發,約一日航程可達嘉義,運來茶葉、布匹、瓷器,帶回的則是糖、水果和木材,另外還有晉江東石文士懷興學之志搭船來臺。
1895年,清廷因戰敗被迫割臺。面對日本殖民者入侵,島內抗日義軍風起雲湧,其中也留下嘉義東石人壯烈的身影。當年,日軍一部在嘉義海岸登陸後,進入東石莊內遭遇伏擊。義軍以鳥銃、鐮刀、鋤頭與敵近身搏鬥,雖死傷遍野,仍前仆後繼。此役在台灣抗日史上被稱作“蚵殼城之戰”。
武裝抗日雖因實力懸殊而受挫,但嘉義東石人強烈的民族意識並未在殖民者高壓統治下減弱。恰好出生在1895年的詩人黃傳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曾興辦漢學,傳承中華文化,啟發民族精神,多次險被日警逮捕,卻始終“持有書生正氣而不為所懼”。
隨著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回歸祖國懷抱。1949年後,兩岸隔絕對峙,兩岸骨肉至親數十年咫尺天涯、望穿秋水。
直到1982年,兩岸往來之門尚未打開,但一位叫黃水通的嘉義東石人,因避颱風暫留福建平潭,而有機會前往晉江東石尋親。
當年接待黃水通的黃永和今年66歲,是晉江東石黃氏大宗祠理事長。他熟稔宗親事務,很早就翻閱族譜發現,明朝第13至15代黃姓宗親就多有遷居台灣者,清朝嘉慶年間最多。
黃水通向黃永和詢問得知自己祖先由晉江東石遷臺,激動不已,還前往黃氏祠堂祭拜。一年後,他又帶著幾位宗親輾轉回閩祭祖。
20多年前,蔡武璋也跨過海峽,第一次踏上故土。“看到老家的一切,特別是家廟,真是激動,鄉親的熱情接待也讓我深受感動。最為欣慰的是,我終於完成了祖輩交代的任務。”
嘉義東石鄉東石村裏,有一座黃生後人所建的“東石港紫雲黃姓祖祠”,一角栽著兩株枝繁葉茂的桑葚樹,是3年前從晉江東石移植來的。
“人之有祖,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嘉義東石黃姓族譜裏寫道,“追源溯本,永懷祖德。”
薪傳:平常生活映照守護根脈的共同信念
“三公宮,正月半;人點燈,恁來看;看什麼,數宮燈……一盞遊子思唐山,千盞燈,萬盞燈,一半在台灣,一半在唐山。”這首閩南童謠,唱的是兩岸東石共有的“數宮燈”習俗。
每年元宵節,上年結婚的新人會把宮燈挂在嘉應廟裏。清代時,嘉義東石鄉親會派人回晉江東石,到嘉應廟祭祀,把台灣嘉應廟挂燈數字報告祖地族親。
2005年,4個嘉義東石人重回晉江“數宮燈”,而後每年人數持續遞增。在兩岸鄉親共同努力下,“閩台東石燈俗”還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3月2日晚,388名台灣鄉親回到晉江東石嘉應廟,與當地百姓共同見證42對兩岸新人的宮燈高高挂起,場面喜慶溫馨。
雖海峽相隔,但兩岸東石人都始終傳承著共同祖先留下的生産、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一樣的耕海養蚵,一樣的舌尖滋味,一樣的鄉音歌謠……日常生活的點滴看似平凡,卻都映照出對根脈的共同堅守。
嘉義東石一派傳統漁村景象,空氣中瀰漫著濃濃海味,放眼望去魚塭相接、蚵架林立。先民落腳之初,就以養蚵為業,而今這裡的蚵産量佔全臺三分之一以上。據了解,泉州的産蚵區以及美食蚵仔煎也以晉江東石最為著名。
“為防風,街道都彎彎曲曲,小平房都開口小,還有一樣的紅磚古厝,吃的東西也很相似,人們都信奉媽祖、九龍三公……”蔡維藩8年前第一次回到晉江東石,似曾相識之感勾起兒時記憶,更讓他自然地將“兩個故鄉”連結起來。
嘉義東石五步一宮、十步一廟,供奉神明均是先民從閩南“分靈”而來。據了解,台灣現有源自晉江東石嘉應廟的“分爐”就有20多處。
農曆五月初四,閩臺各地嘉應廟都會舉行紀念活動,近年來更往來互動頻繁。“龍翔江海繞晴光 華夏山川一統,宮隱仙洲襟皓月閩臺香火同源。”晉江東石祖廟山門石柱上刻著一幅長聯,是由嘉義北港仔嘉定宮敬捐。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兩岸東石人都重視宗祖親緣,既見諸修族譜、祭祖先,亦落實于弘揚美德、教化子孫,而且恢復往來後更攜手致力傳承。
晉江東石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玉井蔡氏宗祠,抗戰中部分被炸損毀。上世紀90年代,兩岸宗親聯手重修了宗祠。這座閩南式建築廳壁上書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慈勤果毅”“堅貞節操”,凝結著兩岸族人共同崇尚的道德情懷,台灣宗親回鄉都要來此拜謁。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常薦祖宗香”。嘉義縣黃姓宗祠奉置著一方祖訓牌,“吟祖訓”是大小祭祖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今年80歲的黃明堂是嘉義東石鄉東石村人,現任嘉義縣黃姓宗親會總幹事。他告訴記者,宗親會設有子弟獎學金,每年祭祀大典頒發,以嘉許後輩、告慰祖先。
晉江東石木雕家鄭銀聘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承接台灣客戶的訂單,如今在台灣200多座廟宇裏能見到他的作品。近年來,來大陸找鄭銀聘學習的台灣工匠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人。“對於文化的交流與傳承,我們有共同的責任。”他説。
“我們這裡和大陸老家一脈相承的不只是風俗習慣,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周清水説。
回渡:親人不再離散更要攜手追逐夢想
“早點讓孩子回去認祖歸宗,他們熟了以後就會自己過去。”這些年,嘉義東石漁農蔡春福每年都要回晉江東石,不但帶兒子回,還邀請大陸鄉親來嘉義看看。他説,兩岸鄉親就是要多“來來去去”。
2008年,黃永和與20多位泉州黃氏宗親終於有機會來到台灣,一路從北到南,受到島內鄉親熱情款待。他清楚地記得,一位叫黃桃姝的宗親開車跟著他們的大巴,沿途送上飲料、水果和各種小食,讓大家非常感動。
近年來,兩岸東石人你來我往,越走越近,親上加親。台灣黃氏宗親有重要活動,黃永和都儘量參與。“不管世事如何變化,你‘從哪來’‘什麼姓氏’,都是無法改變的。”他説。
兩年前,蔡維藩帶著幾十位嘉義東石、布袋的青少年回到晉江故鄉,他的兒女也在其中。
“我年少時懵懵懂懂,長大了才知道自己的故鄉,所以希望下一代早點回去,知道祖先來自哪,親身感受鄉親之情。”蔡維藩希望喚醒更多台灣年輕人的“鄉愁基因”,把對大陸故鄉的“心靈感應”傳遞下去。
他的女兒蔡宇廷則説,自己在祖先來的地方真正觸摸到父親的心境,原來故鄉如此親近,心是連接在一起的。
同名村是同根村,更是同心村。如今兩岸東石人揮別親人離散的歷史悲情,連結起共同的根脈記憶,更冀望攜手開創未來。嘉義東石年輕一代,已開始書寫“回渡”海峽、築夢兩岸的故事新編。
蔡春福家每天有2萬多斤鮮魚發往全臺各地。已接過父親事業的小兒子説:“台灣市場小,我想把魚賣到大陸去,讓晉江東石老家人也能吃到嘉義東石産的魚。”
蔡宇廷回福建時看到大陸的發展進步,雖還在念高二,卻已立下志願:要爭取去廈門大學唸書,將來留在大陸工作。
晉江東石港附近,一處清代商行建築群古意盎然,留下了閩臺商貿密切往來的明證。據了解,清代晉江東石蔡氏往台灣謀生者佔族人半數之多。
當年祖先為討生活渡海赴臺,而今後代子孫回返大陸尋求發展。周清水感慨道:兩岸本就一家人,我們的年輕人回去和故鄉同齡人一起打拼,是多好的事啊,有親緣、血緣、地緣優勢,加上大陸對臺政策支持,前景無限寬廣。
看到晚輩越來越多回故鄉尋根、交流、發展,蔡武璋深感欣慰。他更期許台灣年輕一代深刻認知到,台灣的命運始終與大陸緊緊相連,與國家民族的興衰休戚相關。
蔡維藩等嘉義東石人也要回去參加海峽論壇的“十歲生日聚會”。十年來,海峽論壇為兩岸民眾搭建起暢敘親情、增進了解、共謀發展的大舞臺,不斷凝聚起包括同名村鄉親在內的廣大同胞。透過這個兩岸交流的“嘉年華”,可以看見兩岸民間往來的生機活力。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兩岸一家親”理念産生強大感召力,推動兩岸民間互動更密切、更深入。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台灣同胞來大陸累計達2700多萬人次。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對兩岸交流採取種種限縮措施,但2016年、2017年臺胞來大陸人數持續增長,更顯示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民心大勢不可阻擋。
兩岸同名村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象。多年致力協助同名村對接的閩臺緣博物館研究員朱定波深有感觸地説:“同名村是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寫照,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情永係的明證。”(新華社台北/福州6月4日電 記者陳鍵興、石龍洪、孟昭麗、付敏)
相關新聞
- 2018-06-04“第十屆海峽論壇•2018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活動開幕
- 2018-06-04廈門舉行研討會紀念連橫誕辰140週年
- 2018-06-04從台北故宮到“登陸”執教 臺籍教師冀兩岸融合發展
- 2018-06-04台灣23家媽祖宮廟聯合進香首發團赴湄洲祖廟朝聖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