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做學問不分地域 兩岸應加強教育交流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6-07 11:06:52 | 來源: 你好台灣網 |
你好台灣網6月6日消息(記者 陳鷺宏 許睿)6月2日下午,國際知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做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參加央廣對台灣節目中心融媒體項目《院士來了》首期節目的錄製。在錄製現場,丘院士作了《我的數學人生和家國情懷》的主題分享,並通過現場提問和微信互動的方式回答了兩岸青年的問題。
時長兩小時的分享會上,丘成桐院士介紹了其成長過程中的人生故事和感悟:少時耳濡目染在大學教哲學的父親與學生的對話,完成人生最開始的哲學課;一家十口人依靠父親微薄的收入度日,擠在窄小的兩房一廳卻不覺得辛苦,因為父親帶給全家的心境是“尋孔顏樂處,拓萬古心胸”;14歲時,在父親去世後,早早確定了做學問的人生方向;美國求學遇見恩師陳省身教授,人生出現大轉折;1979年第一次到達北京機場時,用手撫摸北京的土地,心中對中華民族復興的渴望;數十年來奔走兩岸和香港,推動基礎學科的教育。現場同學聆聽了大師的成長經歷,表示做學問需仰望星空也需腳踏實地,大師成才和自身努力密不可分。聆聽丘院士的分享後,同學們紛紛舉手希望能和他對話。
丘成桐:我的數學人生和家國情懷
丘成桐院士解答了兩岸青年學生關於數學學科以及個人性格養成、確立人生理想等問題。
台灣學生藍同學請教丘成桐院士對於台灣地區學生“西進”大陸讀書的看法。丘成桐表示,做學問不分地域,大陸的好學校多,很多學科是台灣所沒有的,台灣學生在大陸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反之,台灣也有些學科強于大陸。因此,兩岸應加強教育交流,這對兩岸都是有益的。
回答同學提問
在分享會中,丘成桐院士還揮毫寄語兩岸青年“無問東西,溝通學術,學問之道,在意境與激情。”
丘成桐寄語
《院士來了》節目將邀請在各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將他們的專業成就和人生故事,通過廣播、網站、新媒體終端等多種載體,以融媒體手段多層次、多角度分享給台灣受眾,旨在通過院士的分享或講述,展現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各領域産業技術發展的深刻變化和現狀。
相關新聞
- 2018-06-07臺青李偉國:放棄“小確幸”,破釜沉舟闖大陸
- 2018-06-07兩岸職業院校校長對話會在南洋學院舉行
- 2018-06-07兩岸紅十字組織聚焦居家養老服務交流合作
- 2018-06-07台灣青年:新媒體讓我們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