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蕉皮成“新時尚”?一根香蕉,讓臺政客紛紛現原形

吃香蕉皮成“新時尚”?一根香蕉,讓臺政客紛紛現原形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右)在電視節目上吃香蕉皮。

 

台灣雖盛産香蕉,但只要某一年香蕉滯銷,就馬上成了政治人物的大麻煩。如果沒有處理好香蕉問題,這些政客恐怕就像踩到香蕉皮,非得摔個一跤不可。這不,今年圍繞著一根小小的香蕉,島內政壇就上演了一齣現實版“官場現形記”。

 

吃香蕉皮成“新時尚”

 

香蕉豐收造成島內蕉價大跌,藍綠政治人物紛紛站臺吃香蕉。像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南下為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造勢,他們在吃知名肉燥飯時搭配香蕉、鳳梨。這樣的吃法顯然能為民眾所接受,而“行政院長”賴清德推薦的“水煮香蕉”就不同了。

 

據中時電子報14日報道,賴清德日前在臉書貼文稱,有朋友推薦生香蕉可帶皮水煮,再蘸醬油、大蒜一起吃,既養生又美味。此番言論立即引發多數民眾質疑,譏諷“以為在吃水餃”。不過,也有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機會。14日,“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辯解稱,相關媒體及美食專家已經説有“水煮青蕉”吃法,政論節目也煮了香蕉,雖然有人説口味吃起來痛不欲生,但這種説法很奇怪,難道以前農民都痛不欲生嗎?但當記者詢問是否可安排賴親自示範吃水煮香蕉時,他又稱“沒有必要、也沒意義,大家自己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其實,島內已經有人率先吃起了香蕉皮。據中時電子報14日報道,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在上政論節目時,不顧在旁人士的再三勸説,“堅忍、超堅定地,吃下了香蕉皮”,並且在吃完後大讚香蕉皮像“剝皮辣椒”,非常好吃。有輿論開玩笑説,如果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有這種戰力,民調應該早就突破20%了。還有網民“讚”這根香蕉可值錢了,因為是王世堅和賴清德友誼的見證,“患難之蕉”。

 

無獨有偶,“第一金控”旗下的第一銀行13日宣佈採購36噸香蕉,分批配送到188個營業據點,贈送給員工及客戶,另外一部分作為員工餐廳的飯後水果。“第一金控”董事長董瑞斌更現場示範香蕉牛奶和香蕉皮牛奶的做法,稱香蕉皮有苦澀味道,可搭配蜂蜜一起打成奶昔。他同時表示香蕉不只可以當成水果,也能當主食,是除了米、麥和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食。聯合新聞網説,“看到銀行董座如此費心,想必賴院長心裏會稍稍舒坦些,終於有人懂我”。分析稱,“行政院長”是官股銀行的頂頭上司,董事長知道要迎合長官所好,花費不多卻能上新聞版面博得好評,加上穿起圍裙做香蕉皮奶昔更是吸引眼球,“如此犧牲演出,長官印象不深刻也難”。

 

“外銷出口戰”成效不大

 

民眾的感受和這些政客恰恰相反。據聯合新聞網13日報道,有一名網民根據賴清德提供的配方用水煮了幾根香蕉,“成果”放到網上嚇壞一眾網民。從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在一個碗裏,有幾根青綠色的香蕉糾纏在一起,不僅泡水後變大許多,軟爛濃稠的狀態讓不少人直呼“好噁心,就是青賽(綠色大便)啊!”那名網民開吃前往裏面滴了幾滴醬油,結果適得其反,香蕉看起來像血便,他最終一口沒吃。不少人直呼,“這根本是暗黑料理重出江湖”。

 

前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14日淩晨在臉書貼文稱,賴清德推薦新吃法,希望增加香蕉消費量,動機不能説錯,只是方法不對。他説,最實際的做法是增加出口,包括大陸、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如果做不到,就只剩下銷毀和財政補貼。增加出口,蔡英文當局當然也想到了。《聯合報》13日稱,為拓展島內水果出口量,蔡英文的重要農業政策之一就是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農發),2016年宣告風光揭牌。不過一年多的光景過去了,來自外界的質疑聲浪不斷。臺農發13日回應稱,“政府只成立了臺農發,可是沒有後續的配套與資源,這種外銷出口戰到底怎麼打?”

 

“香蕉政治學”

 

在島內,香蕉跟政治一直脫不了干系,“香蕉政治學”由來已久。1982年香蕉價格暴跌,時任省主席的李登輝把20萬箱香蕉送到了部隊,官兵最開始還覺得好吃,但幾天后漸漸“聞蕉色變”,最後竟把吃香蕉作為懲罰犯錯人員的“酷刑”。2006年香蕉價格慘跌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各部會一起促銷香蕉,結果“法務部長”認購了500箱,要求監獄6萬多服刑人員每人一週吃5根,“教育部”訂的200箱則分發到學校,希望各中小學營養午餐多吃香蕉。2011年馬英九執政時再遇香蕉難題,但在他知道農民困境前大陸國臺辦就已經了解到島內香蕉滯銷的情況,海協會負責人親自飛到台灣洽談採購事宜。13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台灣農産品的合作暢旺;民進黨執政以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拼命削弱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各種聯繫。他直言,兩岸關係好,臺胞才會好,無論是陸客還是果農銷路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在島內輿論看來,銷到大陸才是台灣水果的正確打開方式。《聯合報》社論稱,當局平常為了農民選票,極盡巴結之能事,卻無法以長遠的政策規劃輔導農民調整結構,“如果以為那幅‘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布條,只是個別農民不識大體,那就看看年底選舉還有多少顆民進黨推的‘西瓜’會跑票?”【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余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