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孩子的書屋”:撐起偏鄉學童翻轉命運的機會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6-19 11:24:52 | 來源: 新華社 |
在台東知本、建和等十多個社區,每到放學時間,兩三百個學童不是趕著回家,而是來到“孩子的書屋”。在那裏,他們做功課、學音樂、練體育,晚餐時間還有熱騰騰的餐點供應。
書屋的創辦人叫陳俊朗。由於台東縣地處偏鄉、資源匱乏,人均收入長年排名全臺末尾。和許多當地青壯年一樣,陳俊朗曾長期離鄉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老家照養。1999年,為修補和孩子的關係,他自台北返鄉,開始以音樂、課業輔導陪伴兩個孩子。
回鄉後陳俊朗發現,身邊有好多家庭破碎、課業沒人照顧的孩子。他便順帶照顧鄰家的孩子,陪他們讀書、聊天、練吉他,還給他們做飯吃。
孩子們都很喜歡陳俊朗,尊稱他“陳爸”。後來,孩子越來越多,增至三五十個。為了讓孩子們放學後有個讀書學習的據點,陳俊朗萌發建立書屋的想法。從2007年起,在台東建和、建農、美和、溫泉、知本等社區,共建立了9個“孩子的書屋”,覆蓋14個社區、350余個孩子。
這些書屋從陪伴出發,從一把吉他、一個鐵皮屋開始,如今擴展至教學、運動、音樂、産業、農業、營養膳食與社會服務七個面向。除了學業輔導、音樂、體育教育,每週還進行一次射箭、拳擊、戲劇、烘焙等多元課程學習,為高年級孩子還規劃有“與未來有約”技藝課。
“孩子的書屋”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天堂,陳俊朗卻承受越來越大壓力。建設書屋、更新設備、孩子晚餐費用等支出越來越大。陳俊朗一度獨木難支,幾百萬元新台幣的積蓄耗盡,不停地借款維繫,身體也出現一些狀況。
陳俊朗沒有放棄,書屋的故事漸漸點燃許多人的情感。他們收到的捐贈越來越多,更多有共同理念的人加入陳俊朗團隊。
台東建和社區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學生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比率超過七成,還有家暴、性侵、債務等問題,家庭功能不彰讓台東縣小學生、初中生輟學率長期居於全臺前兩位,是全臺平均輟學率的兩倍以上。
“許多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有的父母整天酗酒還打孩子,有的父母吸毒,孩子生活功課沒有人照顧,遭遇讓人觸目驚心。”10年前,陳秋蓉認識陳俊朗,了解到他和孩子們的生命故事,讓她深受觸動。
“台北不差我一個人,而台東的孩子可能更需要我。”懷著這種想法,陳秋蓉放棄台北的工作,來到台東全身心投入到書屋的工作中。
10年來,除了幫助建設書屋,陳秋蓉還發揮專長,協助籌集善款、完善書屋的制度建設、課程設置,讓書屋的環境日臻完善。陳秋蓉也陪伴一撥撥孩子成長,幫助他們找回自己、找回自信,重回學習軌道。
這些孩子長期缺少關愛、機會和認可,容易滑向“壞孩子”行列。陳秋蓉認為,如果給他們更多關心、正確引導,就有可能讓他們轉向。“這些來自底層的孩子,在荒蕪的土地上,展現出可貴的生命力,會讓人驚奇。如果引導出來,將是很棒的能量。”她對記者説。
書屋鼓勵孩子們自食其力,自己種菜、自己動手蓋書屋……陳秋蓉説,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童年,更希望幫他們找到自信,養成正確觀念,掌握未來生活可依賴的本領。
這些年,陳俊朗逐漸意識到孩子陪伴問題的實質是家庭問題,經濟狀況很關鍵。他和他的團隊又開始組建社會企業,比如咖啡店、烘焙坊等,讓一些無工作的孩子家長擁有一份工作,留在社區也有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這些社會企業也成為孩子們實習、鍛鍊能力的場所。
玩樂團、科技公司上班、創業開店……這是書屋孩子們長大後的模樣。陳秋蓉説,許多書屋照顧過的孩子,從艱辛的環境中突圍,翻轉了命運。看到孩子們的轉變,她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如今,又有在書屋長大出外求學就業的孩子,自發回到社區,幫忙更小的孩子。書屋進入了一種“生命改變生命”的正向循環。
“愛無所畏”——這是書屋的宣言。陳俊朗鼓勵身處困境與苦難中的孩子們説:“當你面對苦難的時候,不需逃避,其實你並不孤單,只要願意轉身,就能面向陽光。”(新華社台北6月17日電 記者 石龍洪 陳鍵興)
相關新聞
- 2018-06-19藏紙傳奇的堅守者次仁多傑:用手藝傳承記憶
- 2018-06-19台灣“祥瀧文創”董事長鄭瑤婷:老祖宗的文化寶藏值得兩岸共同挖掘
- 2018-06-19第二部金磚國家合拍影片《半邊天》攝製完成 演繹當代女性故事
- 2018-06-19A站被黑之後,我們的“網絡隱私權”還有哪些威脅?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