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修文物的故事講給你聽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6-21 10:46:19 | 來源: 人民日報 |
首批預約觀眾和文物醫院志願者在故宮文物醫院門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 潺攝
近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對外開放,文物醫院的首批志願者也與觀眾見面。
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幾十名觀眾在現場見證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過程。這些志願者是故宮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後,經過層層篩選和專業培訓後才正式上崗的。
報名者中,中青年、女性、本碩學歷、在職者居多
“用5分鐘時間對《清明上河圖》進行講解。”“速讀一則小故事,進行現場講解。”這是在故宮博物院招聘首批文物醫院志願者的現場,考官對應聘者出的考題。
《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紀錄片和電視節目的熱播,也帶火了故宮的文物志願者。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博物館志願者的隊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申磊以超群的記憶力、豐富的科技知識,獲得了面試老師的青睞。
現在想要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志願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宮文物醫院志願者招募自4月份開始,收到了871份有效簡歷。應募者年齡、性別、職業、學歷呈現多樣性,其中以中青年、女性、本碩學歷、在職者居多。文物醫院特別成立了遴選小組,對每一份簡歷進行認真審讀,遴選出75名應聘者進入第一輪面試。通過現場演講和提問,按照每位志願者得分選出35人進入第二輪面試。此輪面試既考察應聘者的講解能力,又考察應變能力,最終錄取了25人進入崗前培訓環節。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25名入選的志願者都有著良好的學科素養,依據他們的興趣和學科背景,根據文物藏品研究修復保護的專業設置,分為三個小組,對應故宮文物醫院的三段建築分區,進行針對性培訓。由不同門類的文物專家進行輔導,志願者依據培訓內容進行實踐,充分發揮個人特點和優勢,部門專業人士對講解內容把關。之後還要經過現場模擬訓練,才能正式上崗。
最終,申磊成為文物醫院首批志願者。在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當天,故宮文物醫院首次對外預約開放,申磊也正式上崗。她難掩激動:“在應聘志願者後,不僅是對知識系統的更新,也對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熱愛。”
通過豐富的講解方式,讓公眾多維度了解歷史
與以往的故宮志願者不同,申磊他們的服務崗位,是位於故宮西側城墻下、內金水河畔的故宮文物醫院。成立於2016年12月29日的文物醫院,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分為文物保護科技實驗室、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室、文物保護修復輔助業務三大部分,有200余名文物保護專家在此工作,擁有“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希臘文物鐳射技術聯合實驗室”“同步輻射與文物保護聯合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
作為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故宮文物醫院對志願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單霽翔説,近年來,故宮文物修復保護事業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回應廣大觀眾參與故宮文物修復事業的願望,故宮博物院特意招收了文物醫院志願者,目的即在不影響文物修復師日常業務工作的同時,讓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故宮文物修復工作,並獲得滿意的參觀講解體驗,從而使博物館文化展示能夠更加多元、更加深入地走近觀眾。
在採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故宮文物醫院也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使現代科學技術能夠更好地造福于文物修復工作,這也給志願者們的工作帶來了挑戰。
“科學技術在文物修復中的應用,是公眾的新興趣點,故宮文物醫院就應用X射線、鐳射、拉曼、色譜、質譜等一系列業內尖端的方法和設備來進行元素成分分析和結構分析,對文物進行修復。我們用準確無誤、淺顯易懂又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的同時,還要思考如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面對突發情況該如何處理等細節。” 申磊説。
通過豐富的講解方式,讓公眾更好地走近文物和歷史,也成為博物館志願活動的新特點。在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副主任果美俠眼中,講解方式的不斷創新,是志願者和觀眾溝通技法的成熟、對觀眾認知的敏銳以及對藏品熟悉度的提高。“我們發現,很多志願者會把平時收集的文字資料、圖片,存在手機、平板電腦裏,在講解時輔助現場環境,呈現不易為觀眾注意到的細節,有效地實現對文物和歷史的更直觀的闡釋。”
志願者和博物館,正在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
近年來,博物館志願者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故宮博物院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4年12月,10餘年來,累計註冊志願者近3000人次,服務內容涉及講解、諮詢、教育項目和志願宣講等,累計提供服務達13萬小時,涉及公眾總數近60萬人次。
果美俠説,近年來,故宮志願者在招募上更趨於規範,選擇志願者的標準越來越明確,招募和培訓的週期也更加固定。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員加入到志願者中來。
不僅是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全國各地博物館也涌現了一批志願者,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志願者和博物館,正在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果美俠説,志願者在服務公眾的同時,也激發了博物館人的職業熱情。“志願者隊伍的成長幾乎貫穿了我的職業生涯。對博物館人來説,志願者們可以影響他們,尤其是有助於初入職場的博物館人去思考如何培養對職業的熱愛。”
“我常説自己是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其實我也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名講解員。”單霽翔對於志願者講解的艱辛和愉快有著切身感受。單霽翔説,未來,故宮志願者將參與更多核心工作,“今天的志願者團隊和過去不同,他們有來自大學的教授、有非物質遺産傳承人,我們可能在文物修復保養、古建築修繕、研究、外語接待等方面拓展志願者參與的領域,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遺産的事業。”(人民日報 作者 王玨)
相關新聞
- 2018-06-04從台北故宮到“登陸”執教 臺籍教師冀兩岸融合發展
- 2018-06-13四件圓明園流散文物漢白玉螭頭“回家”
- 2018-06-19“致敬傳統 創意生活”故宮知識講座在悉尼文化中心舉行
- 2018-06-04故宮首辦吳昌碩藝術大展 文華殿書畫館首次啟用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