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袁隆平沙漠水稻“世界波”折射創新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6-25 10:48:00 | 來源: 人民日報 |
從一粒種子的進化之路望開去,中國進步與發展的壯麗畫卷令人驚喜
日前,由袁隆平帶領的中國研發團隊在阿聯酋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初獲成功,最高畝産超過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成功實驗種植水稻。按照合作計劃,未來水稻有望覆蓋阿聯酋10%以上國土面積,形成大片“人造綠洲”,不但提升阿聯酋糧食自給能力,而且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會將目光投向中國的這一新技術”“這將有助於改善沙漠生態,提升地區糧食産量”“中國將荒漠變為綠洲”……中東乃至世界媒體紛紛讚嘆中國“水稻奇跡”。
其實,讚美中國“水稻奇跡”早就是一種世界級現象。去年中國兩米高“巨型水稻”的圖文報道掀起一陣火熱的“世界波”,而一再刷新單産世界最高紀錄的袁隆平“超級稻”更是令世界稱奇。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22年前,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萊斯·布朗曾提出這樣的質疑,現在看來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中國不僅糧食産量穩步提升,還實現了農作物種植技術的突破。被稱為“東方魔稻”的雜交水稻,不僅在中國多養活了7000萬人,還逐漸推廣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大面積的商業化種植。去年在中國,海水稻曾收穫超過620公斤的畝産量。據預測,在中國種植1億畝海水稻,按畝産300公斤計算,就足以養活8000萬人口。全球有142.5億畝鹽鹼地,由此足以看出這一科技成果對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的潛力。
小小的種子,何以讓中國屢屢書寫舉世矚目的奇跡?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水稻走向世界的故事,正是中國農業技術走向世界的故事。迪拜沙漠,引入來自中國的“四維改良法”,要素物聯網模組展示了神奇的“魔力”——水肥自動送達水稻根系部,土壤中滲出的多餘水肥回收,運送至回收池供循環使用;地表裝配智慧噴灑灌溉系統,根據水稻不同時期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精確控制噴頭和噴槍定時定量噴灑水分和養分……技術革新,讓那些曾經的“不可能”一個個被抹去。
從一粒種子的進化之路望開去,中國進步與發展的壯麗畫卷令人驚喜。“慧眼”衛星遨遊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首艘國産航母下水,“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完成深海觀測,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在一些前沿科技領域,中國已實現從後發到先發、從跟跑到領跑。“新興科技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下一個創新超級大國。”美國《國會山報》近日一篇報道中的觀點就是人們的心聲。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中心副教授斯科特·克米尼爾斯表示,中國擁有把大量不同高技術公司聚集在一起,建立一個龐大的、蓬勃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潛力。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一大批傑出中國科學家不僅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而且為增進人類福祉帶來了巨大正能量。正如美國《橘郡記事報》所言,“中國成功的秘訣在於奮鬥”。一個個志在創新的個體,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為中國的創新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
中國創新的“世界波”是溫暖的,造福於世界,也贏得來自世界的廣泛讚譽。
相關新聞
- 2018-06-14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高地
- 2018-06-13未來深圳會繼續加強對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的支持
- 2018-06-13我國自主研發的疏浚重器“天鯤號”首次試航成功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