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兩岸交流成推動統一的強大內生動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6-26 09:42:1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香港中評社6月26日報道,6月24日,第三屆京臺學者共研會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行,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星出席會議併發表觀點,他談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岸關係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告台灣同胞書》呼籲開放兩岸交流,此後在大陸的大力推動之下兩岸交流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現在已經形成多層次、大縱深、全方位的交流格局,兩岸交流成為推動國家統一的內生動力源。隨著兩岸交流的繼續深化,國家統一的內生運動系統也會進一步加強。
陳星表示,兩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告台灣同胞書》發表至今已經歷四十個年頭。在這四十年的歷程中,大陸逐步形成並完善了促進國家統一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兩岸交流成為兩岸互動的應有之義以及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和實現國家統一的可欲路徑。兩岸交流與溝通是在較為特殊的情境下出現的事物與現象,即兩岸交流一直是兩岸政治對立大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979年以來,兩岸雖然沒有軍事衝突,不過兩岸對立的政治狀態卻一直存在,作為歷史遺留問題的兩岸內戰狀態也一直沒有從法律上得到解決。換句話説,兩岸雖然交流的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拓展,但是一直面對著不穩定的政治環境,這不可能不影響到兩岸交流,但兩岸交流仍能不斷發展,並以此不斷改變兩岸關係的基本結構。陳星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兩岸交流所具有的內在邏輯是密切相關的。
兩岸交流的發展是祖國大陸大力推動的結果。陳星表示,從兩岸交流的源頭上來看,大陸對臺政策的調整以及國家統一路徑的設計事實上成為兩岸交流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此外,在兩岸政治對立情況下兩岸産生如此龐大的交流規模與深度,從根本上説,是因為兩岸交流符合民眾追求自身福祉的深層需求,從而構建出了兩岸交流能夠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民意基礎,也是兩岸交流能夠在政治互動模式不穩定的情況下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一旦兩岸交流之門打開,就很難再度關閉。此外,兩岸民眾的歷史同源性及文化同質性成為兩岸交流擴大的重要支撐因素。雖然兩岸民眾在觀點上可以有差異,但在認知模式上卻存在著較大的相似性,具有迅速擴大親和感的心理基礎,這些情形加上兩岸之間血緣、地緣等聯繫,使兩岸交流具有優越的先天條件。陳星認為兩岸在文化和心理上的親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快速發展的事實,也是對未來兩岸交流可以抱持樂觀態度的重要條件。
陳星表示,兩岸交流具有強大的內生動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岸交流本身具有自組織和保持自我發展態勢的趨勢,具體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涵,一是兩岸交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能夠保持自我擴張的動能,只要條件許可,兩岸交流的規模會持續擴大,這已為兩岸交流四十年的歷史所證實;二是兩岸交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並保持穩定的發展環境,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抑制兩岸重新進入衝突的趨勢,就台灣島內來説,能夠抑制“台獨”勢力破壞兩岸和平與穩定的衝動。兩岸交流的這種內生動能是持續的,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自我強化,成為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的內在邏輯基礎。
陳星談到自1979年以來兩岸經濟交流問題上台灣當局大部分時間均是持消極反對的態度,尤其以李登輝時期最為典型,不過這並沒有阻擋住台資西進的步伐,台資反而通過各種規避措施不斷流入大陸,成為兩岸交流的大宗,而當前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消極態度也沒有得到台灣民眾的認同。
陳星認為,兩岸民間交流經過過去近四十年的發展,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行進路徑以及穩定的聯結和運作方式,這些結構性的架構短期內不會出現較為劇烈的變化,兩岸民眾經過長期交流,已經形成了對兩岸和平發展以及兩岸合作共贏的共同認知,這是兩岸交流能夠長期持續的心理和認知基礎。同時,在長期的交流與合作中,兩岸民眾已經形成了共處與合作的基本規範框架,雙方的分歧與共識都容納于這一規範框架之中,而民眾之間的情感聯結也正是在這一框架中産生並不斷加固。在一定程度上説,雙方已經形成了共同的生活圈,以及基於經濟合作與親情聯結而産生的共同生活習慣。
“這種聯結並非驟然就可以消除的,這是未來兩岸交流與合作能夠持續的強勁推動力。兩岸交流的發展推動了兩岸民眾互動模式的改變,兩岸的社會融合逐步推進,這事實上意味著兩岸交流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台灣民眾在大陸就學及就業者會越來越多,兩岸社會彼此的交融和滲透會逐步加深。”陳星説。
相關新聞
- 2018-06-25劉匡宇:“維持現狀”不足為兩岸僵局解套
- 2018-06-25學者:大陸發展動能將最終轉化為兩岸和平統一的動力
- 2018-06-25兩岸學者會聚成都探討新時代兩岸關係走勢與發展
- 2018-06-25兩岸學者:大陸發展對臺青磁吸效應顯著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