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心支持 香港創科未來可期

“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今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來信作出上述重要指示。與此同時,在港兩院院士去信反映的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科研儀器設備入境關稅優惠等問題基本解決。

 

聯署信牽頭人、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陳清泉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科研資金“過河”以及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僅利好香港科技界,也助推香港經濟發展,有利於香港擺脫以往過分依賴房地産和股市等的情況,讓科技也成為本地支柱産業之一。

 

聯署院士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形容,“這是內地和香港科技合作上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一方面説明國家對香港科研非常重視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證明香港的科研能力獲得國家的肯定和認可。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在履職近一年的時間裏推出多項驅動本地創科事業發展的政策,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屢見突破。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0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以大篇幅談及創科,並首次提出本屆特區政府5年任期內的目標是將本地研發開支佔GDP比率由0.73%提升至1.5%。

 

4個月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為落實創科政策預留503億港元資金,聚焦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四大優勢範疇。

 

在戰略方向及資源投入的驅動下,相關政策與措施陸續出臺。去年12月,涵蓋6個範疇政策措施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出爐;今年3月,36位內地、香港、海外專家加入“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為香港創科出謀劃策;5月,為企業投放更多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的稅務修訂條例草案提交特區立法會;6月,快速引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正式啟動。

 

另外,特區政府動員香港工商界大財團撥出旗下工廈或商廈部分樓宇面積,以不多於市價一半的租金向香港創業青年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包括新鴻基地産、英皇集團等在內的公司響應參與計劃;特區政府也強化STEM教育培養本地創科人才,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和相關教學支援的“STEM教育中心”已在去年10月開始運作。

 

“我覺得政府這一年做了很多實事。”香港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特首林鄭月娥身體力行,包括去倫敦等地外訪時,也會邀請青年創業者隨行,協助他們對接國際資源,同時力爭當地頂尖科技機構及公司落戶香港。過去香港社會倚重傳統經濟,投身創新科技並非主流想法,然而現在幾乎沒有公司不提創新科技,這是港人思維和文化的“一大飛躍”。

 

與此同時,香港的智庫、創科業界也盡己所能,致力推動構建香港創科生態圈。為表彰香港創新領航人,激勵新一代接棒,團結香港基金在今年3月首辦“香港創新領軍人物大獎”。5月,由阿裡巴巴、商湯集團和科技園公司共同組建的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宣告成立。

 

香港正刻不容緩部署從傳統經濟到數字新經濟的戰略轉型,整個社會的觀念趨變。林家禮看到的一個可喜變化是:年輕人開始接受創新科技是另一條出路,而他們的父母也有同感。他笑言:以往子女帶男女朋友見家長,若對方從事創新科技家長可能會有點不放心,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林家禮認為,香港已有發展創新科技的氛圍,現在需要做的正是群策群力,合力把事情做好。(中新社香港電 記者 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