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想打貿易戰的,只有這三個人

再過一天,也就是7月6日,美國聲稱對中國34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決定將正式生效。中國已經嚴陣以待,屆時必然會綜合使用“數量型與品質型”措施進行對等反制。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既然是戰爭,交戰雙方必然都會付出代價。所以,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也不會開“第一槍”,因為中國深知:貿易戰沒有贏家,一旦中美開戰,最大的輸家無疑是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的民眾。但是,在美國,有三個人並不這麼想。因為,在他們心底裏,維護美國的絕對霸權、實現個人超級權力、謀取個人私利,遠遠超過美國企業和民眾的反對聲,遠遠超過全球民眾的利益福祉。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內閣纏鬥、政策混亂早就不是新聞。比如,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既有以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為首的強硬派,也有以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為代表的溫和派,還有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這樣的搖擺主義者。經過幾輪纏鬥,白宮裏的強硬派已佔據上風。目前,由特朗普、萊特希澤、納瓦羅組成的白宮“鐵三角”,正以加徵關稅為手段,對所有被他們認為“佔了美國便宜”的貿易夥伴們挑起戰火,中國是其中主要目標。

 

這並不令人意外。就特朗普而言,他出身商界,為博選票,他競選時大打民粹牌,將矛頭對準中國,聲稱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他要幫美國人拿回來。入主白宮以後,他所有政策的基石都是為了兌現競選承諾,以最大程度攏住選票,鞏固共和黨今年11月在中期選舉的優勢地位,順帶為自己競選連任造勢鋪路。因此,美國過往的所有內外政策都要服從於他,而不是他要遵循這些政策。這樣,中國自然成為他兌現承諾的主要戰場,他要利用所擅長的商業領域和“交易藝術”,成就他讓“美國再次偉大”。

 

為實現這一點,特朗普必須尋找“志同道合”的戰友。於是,有著“美國貿易沙皇”之稱的萊特希澤,以及“中國威脅論”的炮製者納瓦羅,進入了他的視野。

 

萊特希澤是美國301調查的主要設計者,曾參加過20多個涉及鋼鐵、汽車和農産品的國際貿易談判,並以1985年主導並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而一舉成名。早在1999年,萊特希澤就公開宣稱,中國加入WTO對美國來説是個威脅,並指責美國政府在貿易問題上對華讓步。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萊特希澤始終衝在最前線。他不滿足與中國就貿易平衡問題達成的意向性協議,更直接施壓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妄圖改變中國的發展道路。

 

至於納瓦羅,在2018年之前,他從未到過中國。雖然他早年主要研究電力和能源,但並不妨礙他憑藉二手資料半路出家,拼湊出“中國威脅論”以及幾本把中國視為“假想敵”的書。這十幾年來,他狂熱地鑽研“中國威脅”議題,並因此進入美國政壇,頻頻在美國聯邦調查局、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美國國會等機構攻擊中國,並最終成功地引起了特朗普的關注,成為其最重要的政策顧問之一。

 

至此,美國僅有的三個想與中國打貿易戰的人,走到了一起,原因也很清楚:特朗普眼裏只有選票和黨爭,“貿易沙皇”萊特希澤渴望“再創輝煌”,“著作等身”的納瓦羅,則希望能將他十幾年苦心炮製的假設議題付諸實踐。三人因此一拍即合,各得所需。於是,人們看到,在美國這場對華貿易戰中,三人的角色分工是:特朗普擔任總指揮,推特是其發佈命令的衝鋒號;萊特希澤充當前鋒,不斷推出所謂中國貿易壁壘的報告與證詞;納瓦羅則是軍師,他那本《致命中國》一書,正是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的“政策之源”。

 

作為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白宮“鐵三角”對維護美國霸權達到了狂躁狀態,都信奉“你贏我輸”的零和博弈思維,但他們對中國都不了解、都有偏見。這也就註定了他們都有致命弱點:特朗普毫無打貿易戰的經驗,想靠生意場上的欺詐和極限施壓來制服中國,無疑是自不量力;萊特希澤雖有“廣場協議”的成名作,但是,中國不是日本,2018年也不是1985年,他所擁有的經驗與手段已經過時無效;至於納瓦羅,雖然他炮製的如何應對“中國經濟侵略”理論看似唬人,其實是“紙上談兵”。

 

美國主流媒體與專家普遍認為,納瓦羅對中美貿易逆差的深層次原因一知半解,不得要領。比如,《紐約客》雜誌稱納瓦羅的觀點“不僅過度簡單,而且錯誤、危險。”卡托研究所則指出,納瓦羅專欄文章中幾乎每一個段落都包含事實性錯誤或者錯誤的理解。

 

剛剛過去的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一直奉行的“自由貿易”和“開放社會”政策,今天已被特朗普政府完全推翻;曾令美國國父們驕傲的傳統價值觀,正被“白宮鐵三角”顛覆並束之高閣。現在的美國,正不斷滑向“孤立主義”與“封閉社會”。有人稱之為美國“沒落的開始”。那麼,這是誰之過?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