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美國“貿易不平衡論”是一筆偏心的糊塗賬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7-10 10:04:44 | 來源: 人民日報 |
美國為自己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找了很多理由,所謂“貿易不平衡論”就是其中之一。常言道,會説的不如會聽的。國際貿易講究你來我往、你情我願,有賺頭大家才會把生意做下去。多少年過來了,怎麼“不平衡”時至今日才成了美國的一塊心病?更吊詭的是,為什麼美國這個實力最強的國家倒成了“不平衡”的“最大受害者”?莫非白宮前幾位主人真的都樂此不疲地出賣本國利益,或者軟弱得不敢跟貿易夥伴據理力爭?
國際貿易怎麼就不平衡了?白宮立論的依據主要有兩點:一是跟他國做生意時,美國貿易逆差規模過大,已經到了不得不強力解決的程度;二是貿易夥伴對美國不公平、政策不對等,弄得美國經濟利益受損,産業和就業遭殃。談論貿易問題要拿數字説話。可偏偏就是在擺弄統計數字時,美國的計算器出了問題,不僅數字鍵按不準,運算程式也變得邏輯混亂。以中美貿易為例,根據中國和美國政府機構專家組成的工作組測算結果,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被高估了20%左右。更令人難以信服的是,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只包括貨物貿易,並未反映服務貿易。美國服務業佔GDP的70%以上,怎麼算貿易賬時會搞丟了這麼一大塊?道理很簡單,美國服務貿易順差不小,如果算進去,所謂的“貿易不平衡論”就更立不住了。
美國不肯將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放到一起討論也就罷了,把貨物貿易逆差單拉出來説事,也得求真務實地看看,是怎樣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別人的東西你需要,二話不説出手買,自己的好東西攥在手裏死活不肯拿出來,不出點逆差才怪呢!這樣幹下去,逆差非但沒辦法縮小,弄不好只會越來越大。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從2007年的9.9%降至2017年的1.4%。但唯獨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其原因不辯自明。
做生意就會有數字産生,而且這些數字是不停變動的。就算是對美國來説有些數字沒那麼好看,有一點必須説清楚,即“貿易逆差≠利益逆差”。中國商務部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據統計,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來自外資企業,59%來自加工貿易。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在設計、零部件供應、行銷等環節獲利巨豐。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産品,美國消費者得到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這也有利於美國抑制本國通貨膨脹。
不刻意追求順差是中國一以貫之的貿易原則。中國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求,積極擴大進口。7月1日,中國主動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涉及稅目1449個,平均降幅達55.9%。
其實,糊塗賬未必都是糊塗人算出來的,有些糊塗賬恰恰是聰明人算出來的,只不過算賬人聰明得過了頭、偏了心,美國“貿易不平衡論”這筆糊塗賬也不例外。從宣揚“自由貿易”轉向大談所謂“公平貿易”,美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美國優先”落地,讓世界各國為美國獨霸天下埋單。按照美國的所謂“公平貿易”主張,各國在每個具體産品的關稅水準和每個具體行業的準入上都要與美國完全一致,達到絕對的對等。國際貿易史上,什麼時候、哪些國家之間有過絕對的對等開放?關稅水準和開放程度向來與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産業競爭力密切相關。美國所謂的公平貿易和對等開放,實質上否認了各國發展的差異性、階段性,勢必給發展中國家經濟和産業帶來巨大衝擊,勢必造成更大範圍的不公平。
單邊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淋,卻隔絕了陽光和空氣。國際貿易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國際貿易到底怎麼搞,只能由各國商量著辦。這是不容撼動的鐵律。
相關新聞
- 2018-07-09在全球貿易戰下,“綏靖者”難逃被反噬的結局
- 2018-07-09哈佛大學教授稱貿易戰深入將動搖特朗普選民根基
- 2018-07-09加徵關稅將導致美國企業生産成本上漲 降低美國消費者購買力
- 2018-07-09美“貿易恐怖主義”是在挑戰全世界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