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美國牌不靈光了?

 

打美國牌不靈光了?

 

打“美國牌”並不能為台灣提供任何保證。合成圖

 

綠營基本教義派的“獨立建國”理念:海峽若有戰事不必驚恐,美國老大一直支持我們的民主自由,到時候美軍肯定會介入,確保台灣。執政者只要好好地打美國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陳水扁當權時曾多次公開呼籲 :“臺美加強軍事合作以及聯合軍事演習”。蔡當局的態度基本與阿扁一致;兩年多來他們認為在臺美關係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雙方高層官員可以互訪、美軍艦艇將在台灣港灣停泊、美軍陸戰隊士兵進駐美國在臺協會大樓、某美國眾議員提議與台灣正式建立“邦交”,揚棄“一中原則”等;都象徵著臺美之間日益密切,有了“準軍事同盟”的關係?

 

有海峽問題專家認為,臺美有“準軍事同盟”關係一説不是事實。台灣只是中美兩大國間一個有待解決的環節,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美國要握著這張“台灣牌”,必要時打出來牽制中國大陸。但是若台灣海峽發生真槍實彈的衝突,美國是否會派兵介入,實在很難講。

 

台灣的藍綠兩政黨,對美國在兩岸之間扮演的角色認知不同。國民黨執政時,從2008年到2016年,是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和緩的階段,國民黨政權進一步認為兩岸可以政治解決,根本打不起來,也不必打。馬英九曾對美國記者説:“永遠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民進黨執政後,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倒退、 冷凍,軍事對峙的可能性升高,民進黨巴不得觸發海峽戰爭,然後美軍介入,促成綠營的“獨立建國”?這個想法既不切實際而且極為危險。

 

台灣軍方高層比較務實,他們不做美軍會出兵協同作戰的打算。某退休臺軍將領曾説過:“台灣不應是棋子”。意思是説一旦有了戰爭,台灣必須掌握防衛主動權,臺澎金馬防衛作戰全靠臺軍,對美軍的要求是提供情報,美軍不須提供一兵一卒。若淪為美國大哥的棋子,有可能隨時會被犧牲掉。

 

更了解到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出現了消長變化,大陸的海、空軍跨出“第一島鏈”演訓成為常態,美軍在西太平洋沿岸的戰略主場優勢不如以往。大陸軍事力量近年來大幅成長,一旦臺海爆發戰事,美軍會不會介入,介入後能否迅速脫離戰場,結束紛爭?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可能對美國來説,最好的做法就是台灣能夠加強自己的防衛;更可以此為由,出售各式武器軍備給台灣,穩穩地又賺上好幾筆,也符合了美總統特朗普的政策。最近台灣向美國訂購了一百輛新式坦克車。

 

臺美之間簽訂“台灣關係法”,但是在這個關係法內,存有“戰略模糊空間”,條文中並沒有任何明確的“攻守同盟”字句,端看當事人如何解釋、運作。

 

根據台灣軍方制定的臺海防衛作戰 “固安計劃”,計劃中的構想,主要是臺軍方依據 “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擬定防衛構想。據説已和美方交換意見,得到美方高度認同與肯定。

 

他們制定的“戰勝”定義: “迫使奪臺任務失敗”,所有的建軍備戰都依此為目標。採用創新、不對稱的思維,有能力迫使對方任務失敗。以後將在適當時機刻意公開部分防衛作為,是一種戰略,讓大陸知道進攻困難,必須付出重大代價,而且不一定會成功。例如,對方軍艦如果想從港口登陸,就故意沉船,封住港口航道等。

 

但是也有不少臺軍退休將領認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是老式過時的戰略構想,一再的提出來只能凸顯自己的落後與無知。海峽兩岸的戰鬥力差距太大,台灣屬於弱勢一方,勝負不言而喻。直接與對岸對抗,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戰爭帶來的後遺症是個更加難以平復的創傷,兩岸人民都負擔不起。

 

卑顏屈膝,勞民傷財,小心謹慎的奉承美國大哥,永遠淪為山姆大叔手中的一枚棋子,還自作聰明的説是打“美國牌”,並不能為台灣提供任何保證。下個月蔡英文計劃訪問中美洲,想停留美國東部,爭取更好的過境待遇,遭到拒絕。臺美關係真是那麼樣的緊密嗎?

 

兩岸一家親,發展出善意、和睦、互惠共榮的兩岸關係來,方能為台灣人民帶來長遠的安定和平、繁榮富強的為未來。(作者 馬康莊 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