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國經濟怎麼幹?國務院用這六個詞定調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7-26 11:18:2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GDP增長6.8%,中國已經交出了亮麗的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要繼續穩中向好發展,接下來該怎麼幹?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財政金融政策和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資料圖:一處剛建設完工的房地産樓盤。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一個“協同發力”
——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
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出,“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會議通報中的一個“更好”和兩個“更有”,明確了要求。
近期,國內網絡上出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上誰更好發揮了作用”的爭論。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向記者表示,中國現階段的結構性問題不是單一部門的單一政策就能解決的,需要政策合力作用來緩解信用風險和信用違約的相互強化。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國際環境的變化,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為了對衝這種不確定性,需要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做一些微調。”
一個“更加積極”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對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官方此前定的基調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此次國務院會議要求,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趙錫軍説,“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加上去杠桿取得的一些成績,讓財政政策的使用有了更多的空間。”
積極財政政策如何更加積極?官方要求:
——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
——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
——對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
——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潘向東表示,結構性減稅是今年財政政策的重點,此次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適用主體擴大至所有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顯示了我國要加強核心技術領域攻關的決心。
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發 楊明靜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一個“鬆緊適度”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對於貨幣政策,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會議要求:
——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
——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
——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
——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經濟方面出現的波動、衝擊和不確定性,使得貨幣政策需要更加靈活,而不是維持中性。”趙錫軍説。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告訴記者,過去貨幣政策偏謹慎,現在實行鬆緊有度的貨幣政策,這是結合實際情況作出的決策,有利於保證中國經濟在結構變革中穩定發展。
6月29日,山西太原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兩個“到位”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在定向調控安排上,會議通報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著墨頗多。
如,“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等等。
“這對小微企業來説是非常好的消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向記者表示,“融資政策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同時,官方明確要,堅決出清“僵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佔用。
潘向東解釋,這意味著出清“僵屍企業”決心不變,會通過政策調整避免一些“優良資産”和“有毒資産”一起被錯殺。目前,去杠桿階段性完成後,也需要一些主體加杠桿來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
7月1日,江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結束粵西三市不通高鐵的歷史。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三個“推動”
——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
“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是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另一重頭內容,會議通報中“推動”一詞的三次出現均與投資密切相關。
如,“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中提出,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潘向東表示,上半年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會議要求地方專項債在基建項目上早見成效,其投入比例必然不低,土儲專項債、收費公路專項債、棚改專項債等有望加快發行,彌補基建融資缺口。
為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會議還提出,“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加快已簽約外資項目落地”、“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等等要求。
“一些在建項目因為防風險、要整改,但如果停下來的話,對經濟來講,損失很大。”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看來,“還有很多在建項目,本身需要合理融資,去繼續蓋起來。”
吳亞平説,銀行在融資平臺上花了很多錢,融資平臺構成了政府的隱形債務,防風險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像上半年那樣,銀行只收不貸,融資平臺也受不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償還所有債務。
那麼,這是否會與去杠桿背道而馳?趙錫軍告訴記者,“關鍵是要精準地去杠桿。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把建設項目落實好。這樣既控制好了債務過高的風險,又把杠桿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資料圖:人民幣。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一個“堅持”
——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等官方通報表述在一些研究機構看來釋放了強烈的“寬鬆”信號。
在吳亞平看來,這並不是政策轉向,而是要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經濟政策做好。
官方明確,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吳亞平説,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一是要防風險,二是外部環境貿易戰帶來挑戰。但是,總體來講宏觀經濟的基本面還可以,沒有必要強刺激。
趙錫軍也認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總基調並沒變化,去杠桿等任務也要求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一定的定力。現在市場不搞“一刀切”,正是根據形勢變化預調微調、定向調控的具體體現。 (謝藝觀 程春雨)
相關新聞
- 2018-07-26大陸學者分析兩岸經濟合作: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 2018-07-19臺研究機構:台灣經濟增速下半年將逐季放緩
- 2018-07-19第十五屆湖北·武漢台灣周開幕 兩岸人士共話高品質發展
- 2018-07-17“借來的繁榮”總是要還的 美國經濟難以繞過“怪圈”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