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第9第10顆衛星成功發射

北斗三號第9第10顆衛星成功發射

 

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托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33、34顆衛星起飛(南勇 攝)

 

7月29日9時48分,北斗三號第9、第10顆衛星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是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從最簡系統邁向基本系統的首組衛星。

 

根據計劃,年底前我國將建成由18顆北斗三號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從此次發射開始,北斗衛星組網發射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北斗的建設,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既考驗耐力又比拼速度。作為“北斗大本營”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此刻正面臨著嚴峻挑戰——迎戰批産新高峰。自去年11月發射北斗三號首發雙星開始,9個月發射10顆星,五院再次提高“配速”,在太空書寫著新的“北斗速度”。

 

在穩紮穩打中修煉提速之道

 

發射場數星待發、總裝廠房十余星在研、正在論證的多星已躍然紙上……不論在哪,北斗三號研製隊伍都呈現著熱火朝天、只爭朝夕的奮鬥場景,戰鬥氣息濃郁。

 

然而,一支隊伍多個陣地同步作戰,卻不是依靠人海戰術。記者了解到,在發射場的北斗三號衛星試驗人員較以往減少了近一半,發射場全流程時間縮短了近1/3;北京的在研情況如此,研製人員和研製週期都大為縮減。

 

“以科學的管理,加強衛星地面試驗驗證。”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道出了秘籍。以本次發射的雙星為例,五院首次在北斗三號衛星測試中採用遠程測試方法,前後方實時聯動,極大發揮了後方判讀專家的保障作用,提高了發射場測試效率,大幅減少了發射場人員數量。此外,通過謹慎評估並科學優化發射場測試項目,以及開展無線測試等多種嘗試,五院不斷提升科學保成功的軟實力,在穩紮穩打中修煉提速之道。

 

積累和創新讓提速步伐更從容

 

流程的優化、新方法的採用,體現了北斗團隊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20多年來在北斗導航衛星領域批産研製積累的寶貴經驗。

 

立足系統工程管理理念,五院開創了導航組網衛星研發管理新模式,實現了“一支隊伍,多個任務,協調統一”的項目群管理技術、方法全面創新。其最早形成並實踐了中國航天産品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堅持流程再造,採用信息化技術,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建立健全了從新概念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到工程實施的導航衛星研究與管理體系。

 

從思路到模式再到體制,五院逐步轉變,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協調,推進了航天科研生産轉型升級,有力托舉了北斗導航衛星組批生産和密集發射。

 

進入了智慧智造良性互動的北斗,提速奔跑的步伐愈發從容、穩健。

 

越過小目標,邁向新篇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北斗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完美踐行了這句古訓。不論是試驗系統、區域系統再到全球系統的“三步走”戰略,還是大跨越中的小步快跑,北斗都做到了步步為營、紮實挺進。

 

“早在北斗二號正式提供亞太區域導航服務前,我國就開始了北斗三號全球範圍導航系統的論證研製工作。”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説。

 

繼2015年成功發射三顆 “排頭兵”,全面驗證全球組網關鍵技術之後,北斗加速了進軍全球導航衛星工程建設的步伐。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發雙星成功發射,此後便以接連四次一箭雙星,加速奔跑在璀璨星途上。2018年3月30日,8顆北斗三號衛星在太空就位,完成了最簡系統的部署,並通過紮實的在軌試驗,對幾大系統進行了全面“演練”。

 

實現了“小目標”,北斗三號翻開了基本系統建設篇章,不過後續組網任務將更加緊迫。“北斗導航全球系統將由三個軌道面30顆衛星組成,具體包括3顆同步靜止軌道衛星、3顆同步傾斜軌道衛星和24顆中圓軌道衛星。”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

 

為實現全球導航的承諾,北斗三號將以更快的節奏布網,全速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潘 晨 本報記者 付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