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首次探測到放射性分子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8-01 10:24:49 | 來源: 科技日報 |
太空中首次探測到放射性分子 是鋁的同位素 源於古老的恒星合併事件
據美國太空網30日報道,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探測到一種放射性分子氟化鋁,它來自一次古老的恒星爆炸,是兩顆恒星合併産生的,其包含鋁的放射性同位素“鋁-26”。
早在17世紀,人們就在“狐狸座”(Vulpecula)中看到了一顆明亮的新星在閃爍。雖然肉眼可見,但直到2013年,天文學家才能將一種異常的同位素分子氣體追溯至該恒星事件,從而再次激起了人們對這顆新星的興趣。
這幅藝術創作的圖像顯示了圍繞著恒星CK Vul星雲的彩色再現,它疊加在智利阿爾瑪天線的圖像上,科學家首次在這顆恒星上發現了放射性分子。圖片:T. Kamiński; ESO/Y. Beletsky/ALMA photo
在最新研究中,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托馬什·卡明斯基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證明,這顆名為“CK Vul”的新星(或新星Vul 1670)很可能由兩顆恒星在爆炸事件中合併而成,然後在冷卻階段,産生大量分子氣體和灰塵。
儘管如此,最新研究也提出了新問題。銀河系中鋁的總品質約為太陽品質的兩倍,但其源自何處目前尚不清楚。根據估算出的新星中氟化鋁的品質,研究人員認為,僅靠合併不能解釋所有檢測到的鋁同位素,因此,這些鋁同位素及其在銀河系中的起源仍有很多秘密需要揭示。該團隊觀察到,這顆新星的殘骸中存在一種具有獨特光譜特性的分子,即含有“鋁-26”的氟化鋁。通過分析這種放射性分子,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洞悉這次古老的合併事件。他們發現,在這次合併中,存在一顆品質介於0.8倍到2.5倍太陽品質的紅巨星分支星。
通過這項工作,他們還發現,在搜索可以産生鋁的目標時,像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這樣的工具可能比伽馬射線天文臺更有用,這或許有助於將來對銀河系中恒星殘骸和氟化鋁的研究。(科技日報 記者劉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