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通水儀式:問渠哪得清如許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8-06 16:49:35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問渠哪得清如許
一泓碧水跨海東流,兩岸23年來“共飲一江水”的願景成真。金門通水儀式的現場,標語中透出久旱逢甘霖的喜氣。對此,金門各界都表達出最真心的感謝,島內輿論也據理力挺紛紛點讚。用金門縣議長洪麗萍的話説,現在是“渠到水成”。
渠到水成是眾望所歸、民生所盼。金門缺水由來已久,而充足的水資源是保障民生的一大基礎。在“兩岸一家親”理念下,大陸對金門缺水問題十分關心,解燃眉之急、免後顧之憂。這種實實在在的誠心和情誼,金門民眾最有感。金門縣長陳福海就激動地表示,今天不僅是一個感恩與見證的盛典,也寫下了兩岸民生交流合作的歷史篇章。
渠到水成也好事多磨,來之不易。與大陸做實事、紓民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進黨當局的干擾限制。在通水之前,蔡英文當局多加阻撓,企圖要求金門縣取消儀式甚至推遲通水,可謂是操碎了心。金門早在2001年就開始提議從福建購水,得到大陸積極響應,但屢次遭到當時陳水扁當局的拒絕,給出的理由是竟然是荒唐無比的“擔憂引水遭下毒”。對此陳福海直言不諱表示,通水工程是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與期盼,以任何“泛政治化”的理由阻礙民生事務的進展都是背離民意,讓人民反感的做法。誰在秉持誠意,誰在節外生枝,百姓心中有桿秤。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於福建的宋代大儒朱熹的這句詩,今天依舊是常讀常新。那一渠汩汩清流,不僅是泉州流入金門的解渴“活水”,更象徵兩岸關係發展的源頭“活水”。 閩水入金,背後是兩岸一家親的民族情,是閩臺親上親的手足情。兩岸好,台灣才會好。從供水金門到惠臺31條,大陸正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巨大發展機遇,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如同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所言,兩岸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文化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誰在架橋鋪路,誰在毀路拆橋,大家一目了然。一個金門“用水荒”,就折射出有些人的政治原形。無論如何,小動作是無效的,小聰明擋不住兩岸關係“渠到水成”的前進步伐。任成琦
相關新聞
- 2018-08-06臺媒:金門通水完工不易 兩岸之“合”不可分割
- 2018-08-06福建正式向金門供水 總投資3.88億元每天可提供3.4萬立方米優質水
- 2018-08-06“金門的一件大喜事”
- 2018-08-05金門同胞説通水:水到渠成 融通兩岸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