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邊境達曼人迎接新生活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8-07 10:39:4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39歲的達娃是達曼人,她雙手滿是少年時幫人收割青稞留下的傷痕。“我出生在吉隆溝,父親是一位鐵匠。”達娃笑著説,從前,達曼成年人的經歷幾乎一樣:以打鐵營生,居無定所,過著無國籍、無戶口、無土地、無房子的“四無”生活。幸運的是,早在2005年,達曼人的苦難都隨著入籍中國而結束了。
達曼,藏語意為“騎兵的後裔”。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達曼自然村是他們的聚居地。傳説達曼人的先輩是廓爾喀人,因戰爭失敗而滯留邊境,從中國清代開始,他們一直遊走于中國與尼泊爾、印度的邊境區域。高挺的鼻梁、深陷的眼窩是達曼人顯著的外貌特徵。
“我小時候幫別人收割青稞,人家嫌我年齡小。”達娃説,在2005年之前,她一直住在僱主家。而一家人僅有的財物便是一套打鐵的器材和一口鍋、幾個碗。
達曼人印象最深刻的年份是2003年至2005年。“2003年,我們接到通知,説可以入中國籍。”達娃回憶説,2005年夏天,47戶、170位流浪了一生的達曼人集中領取了中國戶籍,住進了西藏官方投資147萬元(人民幣,下同)修建的達曼新村。他們每個人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我記得入住那天吉隆溝陽光明媚,我們都換上了新衣服,傍晚我在新家的廚房裏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如今,達娃已連續兩屆當選為日喀則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的愛人在吉隆鎮做零工,三個孩子都在接受教育。其中大兒子達瓦多吉于2017年考上了湖北省的一所大學,這也是達曼歷史上的第一位大學生。
達曼村幹部頓珠認為,達曼人命運的改變是得益於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附近的吉隆口岸是中國一級陸路通商口岸,連接中國與尼泊爾的熱索大橋最早是木板橋,1979年中尼雙方聯合修建成了鋼索橋。”頓珠説,如今第三代熱索大橋是水泥橋。他説,是改革開放使吉隆越來越好。
2011年,達曼村受地震影響,房屋損毀嚴重,西藏官方當年再次投入564萬元對達曼村實施重建,同時還為村民分配了牲畜、溫室大棚以及傢具等。
“2017年,達曼村人均收入達7000余元,全村58戶、190人和吉隆縣一起實現了脫貧。”頓珠説,村民主要收入為政策收入和各自的工作收入。如今,達曼人不但衣食無憂,而且政府正在為村民建設鐵器加工合作社,力求使達曼鐵器專業化運營。
73歲的江措是達曼村最年長的老者,他回憶説,打鐵生活十分艱苦,2005年加入中國國籍後,他便沒再打鐵了。江措老人有一個兒子,在當地一養殖場工作,月薪3000元,享受社保、醫保等一系列福利政策,他已經擺脫了祖輩“鐵匠”的身份。
達曼村村民普瓊説,之前他們沒有國籍和身份證,無法去吉隆溝以外的地方,很多達曼人不知道喜馬拉雅山區以外是怎樣的。如今,達曼村在外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普瓊聽説了孩子們的講述,他也想帶著愛人央宗去日喀則市或者更遠的地方看看。
中新社記者告訴普瓊,日喀則到拉薩在2014年已經通了火車,坐火車去拉薩也許是不錯的選擇。普瓊笑著説,那今年要試乘一次火車,坐著火車去拉薩。(作者 江飛波)
相關新聞
- 2018-08-07長江經濟帶納入環保重點區域
- 2018-08-07為了“一岸翠綠”——江西九江生態修復百里長江
- 2018-08-07不到50萬戶籍人口的縣級市,匯聚了1600多家外國企業!究竟有啥魅力?
- 2018-08-06庫布其: 風沙變風景 沙子變金子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
-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中國角開幕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