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眼中的改革開放:風景這邊獨好 要去 要去 要去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8-14 16:24:15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大陸這些年發展之快,讓我簡直無法適應。”上海元祖食品公司董事長張秀琬近日對記者説。她1992年從台灣來到上海灘闖蕩,其後的經歷就像“開著一艘小小快艇,在太平洋的大風大浪中被颶風推著往前跑”。改革開放40年,臺商正是浪尖上的弄潮兒,他們獨特的視野裏,有別樣好風景。
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
1979年,大陸發佈了《告台灣同胞書》。之後數年內,第一批“吃螃蟹”的臺商以港資、外資或隱姓埋名的方式繞道來大陸投資。他們得冒著遭臺當局起訴的風險,因為直到1987年,台灣方面才開放兩岸交流。
黃紫玉是臺商中第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她對記者表示,1979年看到《告台灣同胞書》,就決定協助開拓兩岸貿易,這是“家國情懷使然”。當時臺當局嚴禁商人赴大陸投資,黃紫玉的父親又是台灣“立法委員”,家裏都反對她這麼做,但她義無反顧。
張秀琬1989年跟同學到大陸旅遊,發現“這市場實在太大,物資不多,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卻深”。“大陸這塊地方——要去,要去,要去!”這是她回到台北後做的判斷。
1990年1月,台灣“塑膠大王”王永慶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專機由美國經香港飛抵北京機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接見了王永慶。之後,王永慶開始了他在大陸的考察投資活動,先後訪問了廣州、深圳、廈門等地,並決定在廈門市興建碼頭與港口,建立石化工業城。王永慶的大陸之行隨後被台灣媒體曝光,台灣輿論為之震動,並在島內引發了“王永慶效應”。從那以後,臺商掀起了赴大陸投資的熱潮。
在那個時代敢於投資大陸,需要慧眼和膽識。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對記者所説,第一批臺商看好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市場,毅然融入改革開放浪潮之中,是“敢拼、有闖勁、了不起的一群人”。
台灣人崇尚“愛拼才會贏”,在大陸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衝破重重阻力“登陸”的臺商們,拼的是家國情懷,拼的也是大陸光明的發展前景。
“飛一般”的速度與激情
在大陸這趟高速列車上,臺商體驗到了“飛一般”的發展速度。
張秀琬帶著元祖品牌來到上海之初,騎過自行車,擠過公交車,從一家小門店做起。如今,元祖在大陸已有近600家門店,並於2016年在A股上市,業務還擴展到大型兒童生活服務設施建設。
1993年,年近六旬的台灣人李瑞河隻身來到大陸,在漳州投資並建設天福茗茶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之後20多年,天福茗茶業務快速增長,直營店數量一度以每3天一家的速度猛增。截至2017年12月,天福在大陸大中城市開設近1200家直營連鎖店。
富港電子2002年由台灣正崴集團在江蘇昆山設立,當年産值僅為300萬元人民幣,2017年産值達到46億元人民幣,16年翻了1533倍……
40年,臺商投資大陸的版圖迅速擴張,從東南沿海到華中再到西部,形成東莞、昆山、重慶三大臺商投資聚集地。40年,臺商産業佈局緊跟時代步點,從紡織等傳統産業到筆記本電腦製造等準高科技産業,再到本世紀初的半導體、面板製造等高科技産業。
越來越多的臺企正趕往A股上市。不久前,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在上海證交所A股上市掛牌,台灣聯電子公司和艦科技也宣佈赴A股上市。目前,臺上市公司子公司赴大陸掛牌者已有6家。統計顯示,還有18家臺商上市上櫃公司的大陸子公司,都想赴大陸掛牌。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推動時勢。王建民説,臺商最早帶到大陸的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理念,讓一些産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大陸的廣闊市場、高速發展,則給臺商提供了無窮機遇,“這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
“兩岸一家親”由此體現
臺商選擇大陸,大陸不負臺商。40年來,大陸不斷為臺商和台灣同胞推出優惠政策。今年2月,國臺辦發佈了惠及臺胞31條措施,為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在大陸提供與大陸企業和大陸居民同等的待遇。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郭山輝表示,“31條”就是要把大陸經濟發展成果與臺胞分享,給臺胞在大陸發展帶來了更大機遇,給臺胞在大陸就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我長期在梅州從事高山有機茶種植事業,以後兒子也將在大陸讀書成長,這些重大舉措(“31條”)的發佈為他今後的成長學習提供更多便利,也進一步解決了我們臺商創業的後顧之憂。”廣東梅州臺商彭瑾瑜説。
“31條”之外,各地支持臺商的“自選動作”不勝枚舉。比如,江蘇省昆山市2016年推出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6年行動計劃,每年投入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
支持臺商發展,大陸有系統規劃。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台灣專家指導種植的台灣紅心火龍果,成為當地脫貧攻堅又一新興産業;在福建省長汀縣,台灣青年張元豪800畝的高山茶園裏,台灣軟枝烏龍茶又抽出了新芽……這是大陸支持兩岸農業交流的成果。2005年以來,大陸已在各省市設立29個台灣農民創業園,9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新一代臺商正絡繹而來。截至今年5月,大陸已設立75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為台灣青年搭建舞臺。台灣青年林宗龍最近在廈門開了一家TEAPEI CHEERS奶茶店。他説,之所以安家廈門,是因為當地政府對台灣青年創業的大力扶持。
早年臺商為改革開放增添助力,現在大陸希望用改革開放的成果回饋臺商和台灣社會,這是歷史的溫度,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真切體現。
每個時期都是最好時機
中共十八大以後,大陸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兩岸企業可以共享新時代改革開放成果的新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日前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近幾年來,大陸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如探索建立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自由貿易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對台資企業和臺商來説都是難得的機遇。
發展意味著機遇,但改變也帶來挑戰。在張秀琬看來,“每一個時期都是最好的時機,就看你怎麼把握”。她説,中美貿易摩擦更像“心魔”,而非現實性的障礙,“只要齊心面對,就一定能克服”。大陸有厚實的發展根基,有廣闊的內需市場,有準確的應對之道,臺商同樣可以通過調整策略和轉型升級求適應求發展。
老一輩臺商對大陸有信心,因為他們了解改革開放40年就是一部戰勝困難踏平坎坷的奮鬥史。黃紫玉説,中華民族之偉大就在於穿越無數風雨才走到今天,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大陸改革開放的40年,她是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她對改革開放的前景充滿信心。
台灣年輕一代同樣對大陸充滿憧憬。調查發現,島內七成年輕人有意到大陸發展。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今年的新現象是,民進黨當局越阻撓,來大陸的台灣年輕人越多。“以前台南的年輕人都會説去到台北發展,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台南青年直接説,‘走,我們到廈門去’。”
中共十九大報告描繪的宏偉藍圖,需要包括臺商在內的兩岸同胞攜手同心一起實現。“我對個人和祖國的未來都充滿信心。”紮根浙江嘉興的臺商李茂春説,未來,他將在休閒養生、旅遊觀光等産業擴大投資,並讓下一代接手在大陸的事業,去實現“嘉興夢”、“中國夢”。
相關新聞
- 2018-08-10王建民:臺商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與貢獻者
- 2018-08-08江蘇淮安:優化服務助力臺商“爬坡過坎”
- 2018-08-01臺商紮根海南 鼓勵臺青來瓊創業
- 2018-08-01鄭州臺商連萬生的十五載黃河情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