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七成海歸月入六千元以上 海歸就業競爭力提高

調查:七成海歸月入六千元以上 海歸就業競爭力提高

 

調查:七成海歸月入六千元以上 海歸就業競爭力提高

 

近七成海歸月入六千元以上

 

調查顯示海歸就業競爭力及薪酬均有提升 創業的主要資金72%來源於個人存款

 

22日,某招聘網站與某智庫機構聯合發佈了《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重點反映了以“90後”為主的新生代海歸群體在留學前後的發展變化。與去年相比,今年調查的海歸就業競爭力及薪酬均有提升,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月收入在10001~20000元區間的增幅達7個百分點。

 

近七成有一定海外工作經驗

 

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海歸群體超七成是在2010年以後首次出國留學,超半數人留學前處於本科階段。女性更傾向於英國留學(佔比22%),而男性則更傾向於美國留學(佔比21%);超過四成以經濟學和商學作為主修學科,佔比達到43%。

 

海外實習和就業經驗方面,受訪海歸群體中具有海外實習經驗的達到六成,海歸群體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經驗。具有1年以上特別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比例提升明顯。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海歸具有海外工作經驗,海歸品質不斷提升。調查還顯示,大多數人沒有海外創業經驗,比例達84%;“有過創業經驗,但沒有獲得顯著成效或出現經濟等方面的損失”比例為12%;有“創業經驗,且創業獲得顯著成效”的比例為4%。男性數據略高於女性。

 

海歸人才主要流向京滬粵

 

回國原因方面,“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繼續成為海歸群體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歸選擇了這一選項;其次,“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數據顯示,海歸群體生源地佔比超過5%的省市有北京、廣東、山東、遼寧、江蘇、河北,分別佔海歸群體的9%、9%、8%、7%、6%和5%。北京、上海、廣東海歸群體遷入數量分別佔海歸群體總量的12%、8%和6%。

 

從增幅上來看則更加明顯,北京、上海和廣東海歸群體凈增幅分別為141%、278%和72%。

 

把未發生遷移的數據與發生遷移的數據進行比對發現,61%的海歸群體在回國後並未發生遷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其他遷移的海歸人群中,有13%的海歸遷往北京,8%的海歸群體遷往上海,7%的海歸群體遷往廣東。

 

從非廣東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廣東的省市分佈來看,湖南、廣西、湖北、福建、江蘇、江西等省市是主要的輸送省份。其中,湖南、廣西和湖北佔非廣東生源海歸群體遷入廣東總量比例的前三位,分別為17%、11%、11%。

 

“經濟發展快”“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産業基礎好”為海歸群體最為關注的城市要素,關注度分別為56%、38%、34%和18%。

 

四成海歸1~3個月找到工作

 

海歸群體職業發展情況數據顯示,72%的海歸處於就業狀態,16%的海歸正在求職,5%的海歸正在創業。其中,創業比例男性高於女性2%。

 

在求職週期方面,42%的海歸能夠在歸國一個月以內找到工作;40%的海歸能夠在1~3個月找到工作;需要4~6個月的佔比為13%;需要6個月及以上的佔比僅為5%。與2017年的調查數據相比,1個月以內找到工作的海歸比例提升了10%,同時,需要6個月及以上求職時間的比例下降了6%,説明海歸在國內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有一定提升。

 

報告指出,金融業超過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再次成為海歸就業中最主要的行業領域。經營管理類/貿易銷售類和計算機與互聯網類崗位是男性海歸的主要選擇,而女性海歸更多地傾向於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類/公關與市場行銷類和貿易銷售類崗位;就業于普通崗位的海歸佔比近六成。

 

創業資金主要源於個人存款

 

針對創業的調查則顯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教育是海歸創業行業的前三選擇;創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個人存款和“朋友親戚借款或贈款”,佔比分別為72%和31%,來源於國內、國外企業入股的比例均為10%,國內風險投資來源佔比為7%,銀行貸款比例為6%,國外風險投資佔比為4%。

 

相比2017年創業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佔比為18%,2018年數據下降了12個百分點。女性創業者對於個人存款和朋友親戚借款或贈款的依賴度較高,男性創業者則在吸引投資方面有更多的表現。

 

數據顯示,48%海歸的創業時間集中在2017年,2016年創業海歸佔比為18%,2015年為9%,2015年以前創業的比例為25%。超過半數(54%)海歸創業企業尚未實現盈利。受訪海歸認為,運行成本高是創業過程中遇到最主要困難,佔比56%;市場開拓、創業空間支持和金融服務等專業方面的支持是海歸創業過程中最需要的;當前創業服務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仍然有限。(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楊潔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