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課綱 兩岸教育界有識之士:我們堅持中國文化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9-11 11:00:14 | 來源: 海峽之聲網 |
近日,在民進黨主導之下,台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通過,將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三個分域,並且明確“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引發大陸同胞和島內有識之士深切擔憂。“9·8”投洽會兩岸教育行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台灣的教育人士紛紛表示:“我們堅持中國文化!”

兩岸教育行業發展論壇現場
談及“修改課綱”、“台獨”分裂勢力變本加厲在島內推行“去中國化”,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顧問馬炳誠既憤慨又擔憂。他説,“真的很痛心,‘去中國化’的行為在台灣有形無形的在做,希望中華文化繼續保留,我們沒有辦法扭轉課綱修改的事實,但可以通過基金會的交流,讓中華文化保留在大陸,在用交流帶給台灣青年,這也是交流的意義。”

兩岸教育行業發展論壇上嘉賓起立奏唱國歌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專案負責人陳旭東認為,歷史教育的意義,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必須記住我們從哪來,要讓下一代清楚的認識自己國家的故事,一本教科書本來是認識社會了解歷史的重要載體,“台獨”分裂勢力卻把它當成政治工具,毒害台灣青少年。他告訴記者:“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洪秀柱認為‘修改課綱’是斬斷祖宗的行為,不可原諒。他們背後的‘政治利益’我們可以想像,但這根本不能阻擋兩岸血脈的事實,這種行為,終究是徒勞無功的。相信基金會通過推進兩岸民間強力交流,民族意識會逐漸抬頭,‘去中國化’也會徹底消失,因為一個民族的自信來自於文化的自信!”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專案負責人陳旭東接受海峽之聲記者採訪
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台灣資深教育培訓導師藍韋鑅很有信心,他表示,“台灣過端午吃粽子,過春節拿紅包,吃年夜飯,這些都是中國文化,意識形態上的不可能舍去。我們之間不要有空中隔閡,多做交流,因為政治利益是短暫的,教育是長久滲透的,中國文化不會磨滅。”(海峽之聲網9月10日訊 記者 襲悅)

台灣資深教育培訓導師藍韋鑅接受海峽之聲記者採訪
相關新聞
- 2018-09-06台灣“反去中課綱聯署”將破萬 聯署者含各行各業
- 2018-09-04【海峽兩岸】台灣民眾聯署反對“去中歷史課綱”
- 2018-09-03吳昆財:堅決反對“去中國化”的歷史新課綱
- 2018-08-28台灣發起“反去中歷史課綱聯署” 4天逾2000人參與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