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太平洋清污管道”就位 可“吸收”塑膠垃圾並回收利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0-17 10:58:08 | 來源: 環球時報 |
“太平洋清污管道正式投入使用!”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一條長約609米的垃圾回收管道16日抵達計劃水域,將開始“吸收”太平洋上的塑膠垃圾,並進行回收利用。
CNN稱,這條“垃圾回收管道”由60個組件構成,外觀是一個巨大的U型管。管道下方是3米深的大網,可深入水下,收集漂浮在海面的塑膠垃圾。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船隻接近U型管,將收集的垃圾運回岸上進行循環處理。這條管道的首要任務是處理臭名昭著的“大太平洋垃圾帶”,即一片處在舊金山和夏威夷之間的巨大海上垃圾堆。其面積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兩倍,也是全球五個海洋垃圾堆中最大的一個。
這一巨型裝置由現年24歲的荷蘭青年博揚·斯拉特發明。幾年前,斯拉特了解到巨量海洋垃圾及其危害後産生這個想法,隨後為此成立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2013年清理計劃剛公佈,該基金會就眾籌到200萬美元(約合1382萬元人民幣)。如今該機構擁有70多名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且已籌集3000多萬美元。經過270多次模型測試和6次海上試驗後,“海洋清理基金會”于上月初在舊金山建造出這條管道,並將它運送出海。
“海洋清理基金會”計劃到2019年4月收集超過50噸塑膠垃圾,到2040年清理世界上90%的海洋塑膠。海洋環保者們對這條管道充滿信心,但也有專家認為,該裝置效率太低,不如從一開始就阻止垃圾進入海洋。此外,還有人擔心這條管道有可能傷害海洋生物,將它們也當成“垃圾”回收。(李元)
新聞推薦
- 關稅衝擊之下,如何辦好自己的事?2025-04-11
- 晶片國産化率超九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建成2025-04-11
- 一館連兩岸 家書續情緣2025-04-11
- 臺青施品卉榮獲“南昌市三八紅旗手”表彰2025-04-11
- 台灣科技館首秀電博會 助推兩岸高新科技融合2025-04-11
- “逐夢浙裏·創享未來”2025兩岸青年微短劇網絡大賽啟動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