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1978年,中國絕大多數火車時速只有40公里;

 

1978年,中國的GDP不到0.4萬億元;

 

1978年,中國佔世界經濟比重僅為1.8%;

 

……

 

富國豐盈,中國很窮。人家在前,我們在後。

 

1978年歲末,一聲後來被標識為“改革開放”的發令槍響起,掉隊很久的中國,開始了起跑,加速……

 

2017年,中國高鐵時速已達350公里;

 

2017年,中國的GDP升至82.7萬億元;

 

2017年,中國佔世界經濟比重提高到15%;

 

……

 

開放是風,改革為浪,乘風踏浪,獅醒龍騰。

 

起于1978年的一場變革,讓一個現代化的“遲到國”,實現驚天一躍,用“中國速度”開創了“中國奇跡”。

 

參與,受益,見證,這裡要講述的,就是在弄潮逐浪的臺胞眼中,這一“中國奇跡”的四十年“進行時”。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1979年4月,深圳被劃為第一個特區時,還只是個“水草寮棚”的邊陲小鎮。

 

舊貌換新顏。如今,深圳博物館講解員王曉晨在向中外遊客介紹時都會提到,深圳國貿大廈是我國最早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創造出了“三天建好一層”的速度。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資料照片:這是1985年底竣工的深圳國貿大廈。(新華社記者 段文華 攝)

 

確實,“三天一層樓”,這是曾被人們熟知的“深圳速度”,也是改革開放最初的節奏。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記者採訪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陳忠和(右二)、秘書長盧政群(左二)

 

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陳忠和回憶説:“那個時候經過羅湖海關的時候,入境只有我們六個臺商。沿著大直路走,深南東路,到了右手邊的上海賓館之後,後面是沒有任何一棟建築物的,跟今天來對比太強烈了!”

 

改革風來催生兩岸花開,是那個“春天的故事”中的一個。

 

2018年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迎來30歲生日,總裁郭臺銘專程趕來,與676名和集團同齡的員工一起切蛋糕。

 

這家1988年在深圳投資設廠的台資企業,和著特區飛快的節拍,眼下已成長為全球先進製造業的巨頭。

 

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裁陳振國提到,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我們也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很驕傲可以成為“中國智造2025”工業4.0的排頭兵、領頭羊。

 

深圳以年增23%的高速度飛翔了近40年。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航拍高聳入雲的平安金融中心,它與繁華的深圳福田中心區相得益彰。(新華網 劉東林 攝)

 

今天,人們談論深圳,已不再是“三天一層樓”,而是平均每天51件發明專利……追求高品質發展所帶來的創新活力讓這座城市始終置身於高光之下。

 

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主任臺商李大維認為,産業基礎在,做事落地的文化在,開放合作的精神在——這三個打造了所謂的“深圳速度”。

 

2017年6月26日,“復興號”高鐵首發,北京和上海相距1318公里的兩座城市,運行時間從5個多小時壓縮到4個半小時——這是至今保持的世界高鐵商業運營的最快速度。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6月26日,“復興號”G123次列車駛出北京南站。當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分別擔當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車。“復興號”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北京臺商協會會長章啟正表示:“太神奇了!我第一站就是從北京到上海。這個高鐵超出我所能想的,太棒了!”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記者與接受採訪的北京臺協會長章啟正合影

 

中午在北京吃碗炸醬面,坐上高鐵,傍晚便可在上海外灘守望浦東璀璨的夜景。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網上盛傳的上海今夕對比照片,因發展變化之大曾在朋友圈刷屏。(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時間的指針回撥,成為新區前的浦東,目之所及一度儘是荒煙蔓草。

 

上海臺商協會會長李政宏回憶道,我們工廠附近都是田,那肯定也沒有什麼路燈,你去浦東還要擺渡,才會有流傳那一句話嘛,“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

 

加速改變始於28年前——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佈開發浦東的十項優惠政策和措施。9月10日,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向中外記者宣佈開發、開放浦東新區的九項具體政策規定。浦東的開發、開放隨即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1993年楊浦大橋建成通車後,浦東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圖片來源於人民網)

 

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遊文人表示,中達電通從當年剛進到上海浦東來一路到現在,每年以26%的複合成長率在成長。現階段我們有71個分支機構,最遠到黑龍江哈爾濱、新疆烏魯木齊,最南到海南的海口。

 

從一片農田濕地,到開發區再到自貿區,乃至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浦東僅僅用了28年。未來,這段“加速度”傳奇也還將繼續。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112天過去後,10萬平方米的8棟單體建築在雄安新區拔地而起。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不過這次,除了速度,令人更多驚嘆的將是科技與創新帶來的換擋升級。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這是鳥瞰雄安新區容城縣城(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一幅充滿綠色與智慧、活力與夢想的未來城市圖景,正在我們面前漸次鋪展。而對於這一象徵改革開放“千年大計”的雄安藍圖,逐浪忘返的寶島同胞,同樣有著無限憧憬——

 

台灣時際創意傳媒總監張耀水:可預見的未來,雄安新城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繁榮跟工業科技發展的重鎮。

 

台灣東森電視記者陳學風:所以對臺商而言,吸引力是很大。

 

台灣《工商時報》總經理呂庭華:深圳從無到有,浦東從無到有,那現在雄安,政府這麼大的力度,一定會把這個計劃如期完成,我想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我們從來不是唯速度論者,但40年間,從深圳到浦東再到雄安,中國卻上演了一個個“速度與激情”的故事,故事的背後,其實映現的是中國幾十年如一日“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魄力與堅韌。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2017年10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説:“我們將總結經驗、乘勢而上,繼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聽,新時代起跑的發令槍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