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臨海“尋根記”:在一起 便團圓

 

臺胞臨海“尋根記”:在一起 便團圓

 

臺胞陳蔭華姐弟三人代父母為母校回浦中學捐贈。(圖片來源:浙江省臺辦)

 

“我們終於回到了家鄉!”這曾是最初遷居台灣的浙江臨海人的共同心願。曾幾何時,他們奮力突破時空的距離,找尋自己的根與血脈。正如台灣鄉土文學家鐘理和所言,“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根與魂。近日,台北臨海同鄉會的22位臺胞跨越海峽重返故里,開啟了為期8天的尋根之旅,其中11位臺胞是首次回歸故里。

 

臺胞臨海“尋根記”:在一起 便團圓

 

臺胞王國燕與父親的老照片合影。(圖片來源:浙江省臺辦)

 

“父親在世時,他一直和我回憶故鄉往事,叮囑我不要忘根。”前往嶺根村的路上,臺胞王國燕對家鄉的巨變讚不絕口,“20年前來臨海,那時還沒通鐵路。記得當時有句順口溜‘臨海到,車上跳’,每次回鄉都要翻山越嶺,一路顛簸。”此次尋根,王國燕還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重新找到了父親王輔臣當年的老宅。

 

“久別家鄉,記憶或許模糊,但鄉情未減。”已定居法國巴黎的78歲臺胞高曼麗攜帶家人,在白水洋鎮英莊村找到了闊別70多年的家人。在歡聚家宴上,高曼麗捧起酒杯,往事涌上心頭。“5歲那年,父親第一次帶我和大哥回白水洋老家。記得當時一家人吃飯,大家都斟上了楊梅酒,我也想喝,但被奶奶攔住了,我是那個難過啊。”轉眼已隔70載,高曼麗也當了奶奶,此次重返家鄉,終於嘗到了記憶中楊梅酒,令她不禁感慨萬分。

 

時光荏苒,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一張機票便可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此次尋根之旅,參訪團一行登上江南長城、漫步紫陽古街、走進嶺根村……家鄉記憶逐漸清晰起來。

 

來自台北的夏恒泰,2016年曾經與父親一同回臨海探親。 “當時我們在東湖遊玩,有人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人。為拉近與鄉親的距離,父親立刻操起一口流利的臨海話説‘我是臨海人,我兒子當然也是臨海人嘍!’那人便逗著我説一句臨海話,讓我好是尷尬。”夏恒泰説,這次回鄉除了帶侄子夏新找到“回家路”,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學會正宗的家鄉話。

 

與夏恒泰一樣,台北臨海同鄉會副理事長、總幹事陳蔭華及弟妹陳群、陳仲華三人此行也帶著“任務”而來,他們代父親陳公能、母親夏琴芳向母校回浦中學捐贈12萬元人民幣,設立“回浦人獎學金”,獎勵優秀學子。

 

“父母年事已高,不便同行。”陳蔭華説,他們雖然人在台灣,但一直都心繫母校,望能為母校貢獻綿薄之力。

 

“無論時空與環境如何改變,我們的根永遠在一起,我們都是血濃于水的中國人。”回顧此次尋根之旅,台北臨海同鄉會理事長楊聖志表示,“在一起,便團圓。”(中國台灣網、浙江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