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兩岸關係掩耳盜鈴

台灣“九合一”選舉投票之前的11月11日,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以視訊方式向大華府同鄉會發表講話,她非常尖銳地定性此次投票是“親中”與否的路線對決。她説,“此次11月24日的選舉,世界都在看,看台灣人是會選擇一個親中的政黨,還是會繼續堅持民主與主權”。

 

“大華網絡報”對此發表評論説,蔡英文們把調子拉得這麼高,結果呢?開票出來是民進黨慘敗。

 

接受蔡英文們定性的國際媒體,便自然地得出“親中”政黨獲勝的結論。例如日本讀賣新聞指出,“親中”的國民黨已恢復氣勢;日本産經新聞報導,國民黨的“親中”勢力將因而加強批判蔡英文;美國《紐約時報》認為,中國大陸正在增加對台灣的影響,台灣是否會成為倒向中國大陸的骨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直接了當地説:“北京贏了,華府挫敗”。

 

於是蔡英文下不了臺,被迫改變論點。她在選後會見美國智庫人士時表示,台灣民眾“沒有在兩岸議題上做出選擇或重大改變”。這就自我否定了原先揚言的不要選擇“親中”政黨。由此可見,其選舉語言是何其可怕和扭曲。反過來説,如果是民進黨勝選,他們就會宣稱台灣民眾反對“親中”,甚至支持“台獨”,才會不投票給國民黨。但國民黨確實勝了,蔡英文們便不敢説民眾情願“親中”。這促使人們不必再相信其選舉語言,尤其是在十多個月後就要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和臺當局領導人大選時。

 

而且事實上,民眾並非如蔡向美方所説,未對兩岸議題做出選擇,反而是明確地希望兩岸和解,共謀經貿民生的合作互利。畢竟蔡英文執政兩年半來,兩岸當局之間的關係對立緊繃,衝擊了兩岸經貿關係。馬英九卸任前一年的2015年,赴臺陸客曾達410萬人的歷史高點,今年預估只能有250萬人;雖然整體入境人數維持在過去的千萬人次,可是民進黨當局以東南亞民眾充數,東南亞民眾卻遠遠不及陸客的消費力,以致去年台灣的觀光旅遊收入比前年減少了百分之八,為數達六百三十億元新台幣。更不用説臺當局竟還拿人民的納稅錢去補貼來自東南亞的入境者。

 

無怪乎高雄基層民眾熱情支持國民黨韓國瑜力倡的“人進得來,貨出得去,高雄發大財”。南部果農、菜農、漁民也都盼望回到國民黨執政時,貨品能夠暢銷大陸的榮景。整個台灣也都應對大陸歡迎“人進來,貨出去,臺發財”。而這需要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前提,蔡英文怎麼可以斷言民眾沒就兩岸議題做出選擇呢?其繼續對兩岸關係掩耳盜鈴,只會使自己和民進黨在下次選舉中再遭到更大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