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生: 兩岸城市交流有個前提不能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timg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張文生

 

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反映了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當局內外政策的不滿,尤其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惡化了兩岸關係,進而直接損害了台灣基層民眾的利益。也因此,12月25日將正式就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在競選中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喊出了“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口號。

 

當藍營在“九合一”選舉中贏得絕大多數台灣縣市長席位後,“九二共識”和“兩岸交流”成為島內熱詞。國民黨籍澎湖縣長當選人賴峰偉是 “九合一”選舉後第一位前來大陸交流的新科縣市首長。他表示,他上任後,希望把澎湖打造成兩岸轉運中心,貨物能進能出。此外,台灣“九合一”選舉後兩岸第一項城市交流活動——“台北─上海雙城論壇”20日在台北開幕。本次“雙城論壇”以“循環經濟”為主題,上海代表團約135人赴臺,創下歷屆人數最多的紀錄。雙方簽署3項合作備忘錄,包括青少年運動員培養交流合作、台北市大同區與上海市嘉定區交流、兩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交流。

 

筆者認為,我們當然歡迎包括商業往來在內的兩岸交流重新恢復起來;我們也應當肯定,韓國瑜及其他縣市長當選人敢於公開支持“九二共識”,這是兩岸關係中的進步。國臺辦發言人此前明確回應,“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台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這表明,兩岸城市交流是有前提的,並非是毫無條件的。

 

為什麼要對這個前提予以重視?

 

首先,民進黨直到現在仍反對兩岸交流有政治前提。例如,民進黨當局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就認為:“樂見各縣市拼經濟,但是拼經濟,少談一點政治。”“兩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選舉後儼然成為民進黨內僅剩的“政治明星”的鄭文燦也表示:“城市交流不應該有藍綠的差別,城市交流也不應該預設政治前提。”這只能説明,民進黨仍然沒有正確把握兩岸民意的變化,所謂“不要有政治前提”的説法,目的是把“否定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兩岸城市交流的政治前提。這種頑固堅持“台獨”路線的做法是無助於開啟和促進兩岸城市交流的。

 

其次,除了民進黨的“台獨”障礙,另一種傾向也是必須警惕的。即只談城市交流、經貿交流,卻把“九二共識”空心化的傾向。台灣一家報紙就曾經刊登過一篇評論,一邊呼籲“讓兩岸城市交流吧”,一邊又認為“什麼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到底又是什麼內涵?坦白説,不重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台灣社會確實有一些民眾,他們搞不清楚“九二共識”的內涵,心中想的是:只要有錢賺,管它“九二共識”是什麼。有的人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有的人甚至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邊一國”,真可謂是謬之千里。這也是為什麼大陸必須把“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界定清楚的原因。

 

最後,歷史的偏差應當引以為戒。在馬英九當政時期,兩岸交流日益開放,但是台灣民眾的認同卻日益疏離,最後走上了“反中反服貿”的極端道路。隨著“九合一”選舉體現出台灣民意的轉向,兩岸城市交流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的重要主題,但是別忘了,民進黨依然是台灣的當政者,依然牢牢控制著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路線,台灣當局依然否定“九二共識”。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並未發生大的改變。兩岸城市交流理當在拉近兩岸民眾的政治認同,共同反對“台獨”,推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城市交流不是為了交流而交流,也不是只拼經濟不談政治的“兩面性”交流。(作者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