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經濟悄然生變 商場促銷瞄準元旦和春節

編輯:王瑞穎|2018-12-26 10:17:17|來源:工人日報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每年11至12月逐漸成了商家“撈金”的重要時段。其中,由於以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受年輕人的青睞,不少商家的促銷活動大多圍繞“聖誕”開展,某些商家甚至從12月初就開始佈局與聖誕節相關的元素,提前炒熱“聖誕經濟”。

 

然而,今年臨近聖誕節,記者卻發現在重慶各大商圈和一些娛樂場所,“聖誕元素”寥寥無幾,其相關促銷活動與往年相較也顯得“疲軟無力”。

 

商場促銷瞄準元旦和春節

 

12月22日,聖誕節臨近。一些重慶主城區的市民借著週末的時間和“節日”將到的背景,去到各大商場,想撿一波“便宜”。然而,人們卻發現,與往年相較今年聖誕節前夕商場顯得“靜悄悄”。

 

記者注意到,位於重慶主城區的觀音橋、解放碑等商圈“聖誕氣氛”微弱,為聖誕節提前預熱的商家屈指可數,商場裏只有寥寥數家門店進行了一些含有聖誕元素的裝扮。同時,一些商家的促銷優惠活動,也弱化了“聖誕因素”,轉而強調“新年”“元旦”。

 

當問及是否有專門針對聖誕節的促銷活動時,重慶大坪商圈裏的一位導購員坦言,今年聖誕節的優惠活動大部分是在“雙12”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元旦節期間和春節前期的優惠力度會更大一些。

 

走訪中,一些正在購物的消費者表示,今年聖誕節商場的優惠力度比較“疲軟”。家住重慶楊家坪的張女士説,“我記得往年這個時間點,商場圍繞聖誕節開展的活動可以説到了一個高潮,打折、買一送一、抽獎等活動層出不窮,但今年好像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張女士稱,往年聖誕節商家們會進行一些應景的裝扮,讓不少人早早就來到商圈“扎堆”消費,到了聖誕節那天,更是人滿為患。但今年在她看來,部分商家的裝飾更像是“完成任務”,並非想借勢提高銷量。

 

同時,今年聖誕節在一些高校裏也“啞火”了。“我朋友很早就告訴我,今年別專門送蘋果了,不划算。”重慶師範大學的學生劉麗告訴記者,今年身邊的同學並沒有規劃如何過聖誕節和參加活動,一部分之前互送禮物的同學今年更是明確表示不過節,更不收禮物,尤其是蘋果。“室友還與我約定聖誕節一起上自習,不去‘扎堆’過節。”

 

電商節提前引爆消費

 

儘管今年聖誕節,重慶各大商圈整體顯得較為“平淡”,但也有諸如時代廣場、協信星光廣場、財富廣場等大型商場仍在借勢促銷,其活動內容大多是積分換禮、品牌折扣、滿額抽獎、抵扣代金券等。而面對商家們的“吆喝”,很多消費者表示,剛剛過去的“雙11”“雙12”已經“洗劫”了錢包,導致“聖誕經濟”被提前消費,讓人産生了購物疲勞。

 

上班族王女士是一個十足的網購達人,上個月就因為“雙11”購物狂歡,在網上“血拼”了幾千元的商品,在剛剛過去的“雙12”裏,她又買了近兩千元的商品,“聖誕節還買,真有點吃不消了!”

 

同王女士一樣,記者採訪的好幾位重慶市民均表示,今年的聖誕節要更加理性地對待。“瘋狂一回就夠了,我在‘雙11’‘雙12’的時候囤了不少面膜和化粧品,再買就真的要剁手了。”在重慶一國企上班的李小姐表示,在“雙12”之後,她發現自己衝動地買了很多不必要的商品,“僅僅是瓶裝的面膜就買了兩瓶,還買了兩支洗面奶,店家還附送了一支,有些也不是自己常用的牌子,只不過店家説好,折扣力度又大,頭腦一熱就買了,真不知道明年是否用得完。”

 

“自從‘雙11’‘雙12’火了以後,實體店也發現,現在繼續借聖誕節搞行銷效果並不理想,所以今年就簡化了聖誕節的裝飾和促銷活動。”有過5年商場導購經歷的楊女士稱,目前“聖誕經濟”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受熱捧了,相反更多的商家將目光瞄準了“元旦經濟”。

 

“聖誕節我們也沒搞很多策劃,後面的主要精力將放在元旦和春節兩個節日,促銷也會更加多元化,不僅包括百貨,還有影院、KTV、餐飲都將有不同力度的促銷活動。”重慶一萬達商場的相關人士表示,“雙11”“雙12”靠得太近了,消費者前一波的熱情已經被消耗殆盡,相對而言,元旦和春節給予消費者更長的時間來聚集購買力。

 

傳統節日成“寵兒”

 

“今年聖誕節重慶的商家和消費者呈現出‘靜悄悄’的表像背後,更多的是人們觀念的轉變。”重慶一文化傳媒公司的負責人吳延中認為,目前,隨著國家對傳統節日重視程度的增加,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這也讓風靡一時的“洋節”正在慢慢“降溫”。

 

事實上,聖誕節在西方就類似于中國的“春節”,在我國興起的原因與商家借勢開展促銷活動有關。重慶一高校的大三學生李雪認為,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聖誕節,在商家的作用下,大部分人只是把聖誕節當成一個情侶錶白、商家開展各類優惠活動的購物狂歡節。

 

“吃‘蘋果’比不上吃‘水餃湯圓’。”採訪中,重慶永川區的康先生坦言,以前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説,知道聖誕節卻不知道有冬至節,“但是今年,我兒子和他的一幫同學們沒有要求吃蘋果,而是提出想吃餃子和湯圓。”

 

在康先生看來,中國人的基因裏有對節日團聚的憧憬,隨著“餃子和湯圓”的回歸,人們可能會重新定義傳統節日。屆時,或許有一大批傳統節日成為商家的“寵兒”。(記者 黃仕強 實習生 劉淋靈 邵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