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故事”遠未結束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1-28 10:44:55 |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9月20日,農民駕駛收割機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老營“蝦稻共生”示範基地收穫水稻。周海軍攝(新華社發)
“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GDP增速6.6%!”1月21日,2018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甫一發佈,就引發外媒爭相報道。
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2018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900309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好成績來之不易
中國經濟發展年度成績單歷來備受世界矚目,今年也不例外。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剛一發佈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世界各國主流媒體就紛紛發出快訊。
英國廣播公司(BBC)説,相比往年,外界對此次公佈的數據格外關注。原因顯而易見,在面對中國這個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時,投資者和決策者們變得越來越敏感。
除了GDP增速,中國經濟成績單中的其他亮點也聚焦外媒目光。路透社指出,2018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中國經濟運行不乏亮眼之處。
澳大利亞“商業內幕”網站指出,去年12月,中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度調整後升至52.2,為5個月來最高水準,這表明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水準不斷提升。
英國《衛報》評論稱,雖然2018年中國傳統經濟引擎如基礎設施、房地産和出口等領域增長有限,但先進技術和服務業等新引擎發展勢頭良好。報道援引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斯科特·肯尼迪的話説:“按絕對值計算,中國經濟現在幾乎是10年前的3.5倍,中國經濟仍在成長。”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是外媒報道重點解讀的角度。法新社報道稱,中國2018年全年GDP增速為6.6%,而放緩的趨勢貫穿全年始終,四個季度的GDP增速分別為6.8%、6.7%、6.5%和6.4%。中國政府已注意到壓力,並採取了減稅降費等經濟刺激措施,努力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避免大起大落。
成績得來不易,中國的努力得到世界肯定。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説,實現全年6.6%的GDP增長並非易事。意大利《共和國報》報道稱,雖然中國經濟“火車頭”速度放緩,但卻沒有偏離軌道。《華爾街日報》認為,儘管低於之前30多年間平均接近10%的年度增長率,但從全球標準來看,現在中國的預期增長區間仍然相對較高。
抗壓力韌勁十足
據美聯社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全球進口管制抬頭、金融市場動蕩、投資支出減少等情況使中國面臨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中國經濟抗禦壓力的韌性、應對衝擊的後勁,長期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什麼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經濟抵禦壓力的韌性來自哪?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發生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困難時期,美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歐洲也復蘇乏力。
“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仍在增加。”德國《焦點》週刊説,中國現在經濟增速放緩,除了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外,經濟轉型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中國正從世界工作臺轉向世界高科技産品的中心,國企改革正在不斷推進,中國經濟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經貿摩擦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韓國《國民日報》用數據説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全面增長,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7.9%、5.7%和11.2%。
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據德國《世界報》網站報道,一些人認為,增速下降表明中國是脆弱的。但在另一些人眼裏,這證明了中國模式的穩定性。因為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早已今非昔比。而與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相比,中國成功發展成為領先的科技創新大國。中國企業不僅能在體量上與諸多發達國家並駕齊驅,在創新力上也毫不遜色。
內需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澳大利亞“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2018年12月,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活動水準以5個月來的最快速度得到了恢復和改善。在製造業和服務業回暖的強力推動下,雖然新出口訂單下降,但整體新訂單上升,這表明好轉跡象是由國內需求推動的。
此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施策有方。《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政府正在更加謹慎應對經濟下行,有針對性地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同時放棄所謂的“大水漫灌式刺激”。
韓國《國民日報》稱,基於中國經濟規模增長和産業結構調整等事實,中國領導層作出經濟新常態的判斷,將6%至7%的經濟增速列為合理區間。
迷霧中點亮信心
近來,世界經濟陰雲籠罩。就在中國發佈經濟數據的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5%,這個數字創下3年來新低。
德國《明鏡》週刊稱,英國脫歐、貿易戰等許多烏雲遮蓋住全球經濟前景。雖然中國也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不少人還是將目光投向北京。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指出,中國政策制定者預計2019年將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避免經濟進一步放緩。文章援引寧吉喆的話稱,中國有充足的宏觀政策支持空間,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在今年實現合理增長,經濟增速在過去兩個月已經顯現出一些企穩跡象。
“前低後穩”,這是路透社對2019年中國經濟的預測。該報道稱,分析人士對2019年中國經濟表現並不悲觀:在政策托底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品質正穩步提升,經濟結構優化和製造業高端化發展進一步推進,基本面依然堪稱穩健。
外界對中國的發展依然看好。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仍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以及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
一花獨放不是春。當世界經濟迷霧重重,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之時,中國擔當尤為難能可貴。
日前,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如期舉行,中國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中國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稱,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表示,中國並沒有打算“關門”,相反是打開大門,“中國希望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相關新聞
- 2019-01-28“中國取得的成就堪稱奇跡”
- 2019-01-25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貿區網絡加速形成
- 2018-12-27去年北京地區GDP超2.8萬億元 40年來平均每5年翻一番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