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報告引發行業熱議 未來煤炭消費何去何從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2-28 10:11:58 | 來源: 經濟日報 |
未來全球煤炭消費走向如何?中國煤炭銷量增了還是減了?煤炭污染的標簽能不能“洗白”?一個個事關煤炭行業的熱點問題,在25日國際能源署發佈了《全球煤炭市場報告》後,再次引發業界關注——
2月25日,國際能源署在北京發佈《全球煤炭市場報告(2018—2023)》(以下簡稱《報告》)。這一報告在業內引起較大關注,也引發了一場關於未來煤炭消費走向的討論。
中國煤炭消費是增還是減
《報告》稱,中國是全球煤炭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期,煤炭需求將逐漸下降。中國煤炭消費量將呈現平均每年不到1%的結構性下降,將由2016年的38.7億噸減少到2023年的37.7億噸,年均下降0.5%。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對這一説法持保留意見。他認為,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能源消費總量適度增長是必然的結果。未來5年煤炭消費仍將保持小幅增長趨勢,總量維持在40億噸左右。
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淩文則表示,未來幾年,根據國家經濟發展預期、主要下游行業發展趨勢、大氣污染防治等因素,結合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預判煤炭消費量還有一定增長空間,到2020年,煤炭消費量在40億噸到41億噸之間,但天氣因素和水力發電的不確定性對煤炭需求的影響需要重點關注。
據統計,我國煤炭需求曾在2013年達到峰值42.4億噸。2014年至2016年,煤炭消費量連續3年下降。2017年至2018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又開始恢復增長,2017年同比增長0.7%,2018年增長2.5%。其中,電力行業煤炭需求增長是我國煤炭消費量恢復增長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2018年,電力行業耗煤同比分別增長4.9%和6.4%。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當前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經逐步下降。2018年,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約59%,較2017年下降1.4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煤炭佔比高達70.2%以來的持續下降。
此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資源的可靠性、價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潔凈性,決定了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仍難改變。
按照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國政府承諾和“十三五”能源規劃,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煤炭消費比重降至58%,消費量在41億噸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煤炭比重降至50%左右,消費量在42億噸以上。
“中國依然是國際市場的價格制定者。”《報告》稱,過去一段時間,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球範圍內對新礦投資的匱乏使價格走高。
一個星球兩個煤炭世界
《報告》用“一個星球,兩個煤炭世界”來概括當前全球的煤炭走勢。
一方面,煤炭仍然是全球能源系統的核心,由於價格實惠、儲量豐富和便於運輸等特點,煤炭仍然是很多國家的主體能源。特別是在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煤炭提供了能源安全,讓當地人用上了能源,支持了當地經濟發展。
但另一方面,歐盟28國將逐步淘汰煤炭。《報告》稱,逐步淘汰政策已經在歐洲國家廣泛發佈並實施。據媒體報道,2019年1月底,德國煤炭退出委員會宣佈將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煤炭發電廠。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中的節能減排目標,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相繼列出放棄煤電的時間表:英國決定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法國計劃到2021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芬蘭打算到2030年全面禁煤;西班牙電力集團計劃到2020年完全關閉燃煤電廠;荷蘭將從2030年起禁止使用煤炭發電。
《報告》顯示,未來5年全球煤炭需求將保持穩定。歐洲和美國市場煤炭消耗將下降,但其下降的份額將被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增長抵消。未來5年,煤炭對全球能源結構的貢獻將從27%下降至25%,其主要替代能源來自於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清潔與否看排放不論出身
淩文稱,清潔能源的界定,應只論排放,不問出身。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戰略角度,在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要充分發揮煤炭資源豐富性、經濟性、可潔凈性和保障程度高的優勢,全面推進煤炭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提供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説法。他表示,現在我國70%的煤電機組實現了超低排放,標誌著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有效緩解了能源供應和環境保護的矛盾,為世界範圍內煤炭清潔利用作出了示範。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延江則認為,煤炭可以清潔利用,實現污染物超低排放,把對大氣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秉承“不論出身,只論排放”的原則,目前中國70%的燃煤發電實現了超低排放,意味著達到了天然氣的排放水準。
淩文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已經被國家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共安排22個示範工程,總經費1640億元。煤炭行業迎來從高碳重污染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變的重大機遇。
國際能源署的《報告》稱,煤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取決於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認為“沒有CCUS就沒有煤炭的未來”。淩文認為,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煤炭仍是中國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CCUS技術將成為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責任、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控制總體減排成本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記者 黃曉芳)
相關新聞
- 2019-02-28深能光伏發電項目助力新疆精準扶貧
- 2019-02-27中國實踐表明:煤炭能成為清潔能源
- 2019-01-17跨國公司在華負責人新年展望:不可錯過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
- 2019-01-09山東鎖定氫能源 以濟南為核心建“中國氫谷”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