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臺31條”APP:這只來自大陸的“熊貓”讓綠營眼紅

就在大陸惠臺31條發佈一週年之際,國臺辦首度推出“31條APP”,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稱,此前1月底台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搞直播、扮網紅,兩岸為爭取台灣年輕族群認同都鉚足全力、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平臺宣傳政策。

 

“31條APP”是由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推出的,2月27日在國臺辦舉行上線儀式。台灣東森新聞網2月28日稱,下載APP後,可以發現首頁上方分為“視頻”“推薦”和“發現”等字段,內容為介紹對臺政策、創業臺青故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並以視頻、圖表、照片和文字等多元方式呈現;下方的“各地、問答”等字段,詳細列出大陸各省市區乃至省以下的縣市所推出的對臺舉措。有臺媒記者實際操作時發現,在官方主打的“問答”部分,問題內容涵蓋各個方面,小至“北京市臺辦聯絡方式”,大到“平潭這一波政策都聚焦影視合作,便利台灣人生活嗎?”等等,只要民眾提問,都會有小編解答。《旺報》注意到,“31條APP”特別設計一款熊貓造型的吉祥物,手比著31,身上寫著“31t”,取兩岸融合發展之意,名叫“融融”,是由國臺辦事業單位的一名靠手語溝通的美編設計繪製的。

 

國臺辦發言人2月27日表示,這款APP能夠實現兩岸信息集合、權威信息發佈和小區問答互動三大主體功能,集中展示目前大陸包括25個省區市在內的72個地方,落實31條的實施細則、最新信息並解答網友的提問。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一點資訊總編輯吳晨光稱,網絡科技時代信息紛呈,猶如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31條APP”就是一條把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未來要達成“線下服務的在線延伸”,會不斷升級更新。

 

聯合新聞網稱,大陸推出“31條APP”,並歡迎台灣民眾下載,很明顯就是針對最常使用APP的年輕族群。東森新聞網稱,大陸去年2月28日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在屆滿一週年之際舉辦APP上線儀式,“驗收成果的意味相當濃厚”。由於目標鎖定台灣民眾,文字全部使用繁體字。

 

針對國臺辦推出APP加強與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互動,台灣陸委會自然沒好氣。其發佈的新聞稿稱,大陸此舉是“意圖誇大實施成效,反而凸顯其惠臺名不副實。所謂惠臺融合意在利中促統”。《聯合報》2月28日稱,陳明通1月的直播,在線收看人數最多時只有168人,“自己宣傳效果奇差,又怎好意思説別人?”文章回顧稱,前陣子民進黨當局掀起一股“政務官當網紅”熱,連平常號稱“最冷衙門”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也當了一回網紅,並請到網紅美女市議員高嘉瑜一起直播衝人氣。為了炒熱氣氛,陸委會官方臉書預告稱,“當學富五車、施政用心的陳明通主委,遇見古靈精怪、問政認真的高嘉瑜議員,會激蕩出什麼樣的智慧火花呢?”並透露已準備神秘小禮物,顯然是要吸引更多網友關注收看。在大約50分鐘的直播中,陳明通拿著大陸爆紅的佩佩豬玩偶,又把李白的《將進酒》念完。結果一開始只有150人在線觀看,最多時有168人同時上線,結束時僅143人。連高嘉瑜都開玩笑説,“平時我的直播至少有1000人”。聯合新聞網評論稱,兩岸都在用各種方法爭取吸引年輕人,“且看兩方一比高下,誰才是最懂得台灣年輕人的心”。

 

“惠臺31條”發佈一週年,也在島內外引發解讀。台北商業大學副教授黃清賢稱,觀察這一年來的情況,31條對台灣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可看見大陸對台灣的善意,但另一方面,原本就已“零溝通”的兩岸也因此更少互動,台灣陸委會以“國安”等理由加以抵制,進一步加深雙方的隔閡。黃清賢認為,“照目前的情勢,蔡政府的安全牌只會越打越強,防堵的力道會越來越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關係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臺媒採訪時稱,今年下半年台灣預計將籠罩在“大選”的氛圍中,站在大陸的角度,不希望影響台灣政局,可能更加謹慎。不過,相信針對加強兩岸人民交流、對臺青的優惠、臺商的照顧都是始終存在的,“只會加強,不會減少”。【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