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研團隊參與希格斯粒子實驗 期望成果應用於航天科技

香港中文大學6日宣佈,該校牽頭的科研團隊最近獲撥款7800萬港元擴展希格斯粒子實驗,並將參與內地相關研究工作,團隊期望成果能應用於航天和醫療科技等領域。

 

位於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于2012年發現了希格斯粒子,俗稱“上帝粒子”,這是物理學上極為重要的發現。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于2013年開始帶領香港跨院校團隊參與CERN的超環面探測器(ATLAS)大型國際粒子對撞實驗。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也參與其中。

 

香港研究團隊最近獲得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約7800萬港元,將於6月開始擴展在ATLAS的工作,包括為探測器升級和分析數據、探尋新物理和理論、發展相關計算科技,以及參與內地擬建的電子對撞機的前期研究工作。

 

目前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ATLAS探測器正在進行為期兩年的重大升級,香港研究團隊將研發全新讀取晶片和研究它們抗輻射的能力,以提升ATLAS探測器的偵測敏感度和收集數據能力。

 

朱明中表示,他們團隊的實驗成果,將來可用於研發能抵禦強大輻射的電子晶片,長遠能應用在航天科技上,例如人造衛星在太空中接收很多輻射,可能會影響運作,抗輻射晶片便可應用其中。另外,實驗成果也可應用於醫療影像形成技術,就像現在的X光,有助於診斷。

 

他表示,團隊將抓緊探測器升級的機遇,進一步擴展團隊和參與項目,並參與下一代粒子對撞機,包括內地擬建的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前期研究,促進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張雅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