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胞:大陸應增加入島宣傳 期盼減稅降費同等待遇落地

“兩岸之間只有多交流、多走動,促進融合發展,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來自台北的伍證霖是福建廈門思明區官任社區的社區主任助理,談及對今年兩會的期待,他表示,希望大陸能夠在舉辦兩岸社區交流活動方面提供更多幫助,讓兩岸之間更好地融合發展。

 

作為大陸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同樣受到台灣同胞們的關心,因為許多議題都和他們有切身關係,特別是直接影響在大陸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的臺胞。那麼,對於今年的大陸兩會,臺胞們最關注哪些話題?

 

盼同等待遇不斷落地

 

政府工作報告在有關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提到,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金門人,臺胞張陽揚興奮地説,他希望金門和福建早日實現“新四通”,特別是金門和廈門之間能加強交流,讓更多的金門同胞享受到廈門優質的醫療資源。

 

去年2月28日,國臺辦聯合相關部委推出“31條措施”。實施一年多來,臺胞在大陸各地的學習、工作、生活方面感受到了更多便利。

 

華燦工場(科技)有限發展公司總經理、臺青李偉國表示,新的一年,他和身邊的台灣朋友都期盼“31條措施”有更多實施細則出臺,讓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大範圍和更多領域得到落實,從而在大陸發展得更順利、獲得感更強。“就像政府工作報告裏説的,今年要有多項減稅降費、簡化政務服務、改善民生福利的措施,希望在大陸發展的臺胞也能享受這些政策紅利。”

 

臺商徐偉強認為,台灣創業者剛來大陸時可能因為環境不熟悉,在開拓市場、壯大公司過程中比較辛苦。如果大陸方面能細化創業扶持政策,特別是讓扶持大陸創客的發展政策能更普遍地惠及臺胞,為他們提供資金、政策、信息支持,臺胞們的創業就可以事半功倍。

 

多交流才能增進認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李偉國認為,兩岸之間要多交流,尤其是大陸方面要多舉辦活動,增加入島宣傳,才能讓台灣青年更加了解大陸。“比如説我們團隊最近邀請在大陸創業的臺青到高雄去介紹經驗。當台灣當地青年聽到主講人的創業項目已在大陸估值到幾千萬元人民幣時,大家感慨説原來大陸市場真的那麼大,發展這麼有前景。聽完後很多人都躍躍欲試想到大陸創業。有台灣青年説,來聽介紹之前都不知道台灣人可以在大陸註冊公司,以及還有其他種種的誤解或刻板印象。”

 

“我認為大陸方面今年可以增加民間交流力度,讓更多台灣民眾認識到大陸與台灣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首鋼基金創業公社港澳臺總經理鄭博宇説,除了參訪活動,大陸2019年可以多給臺青安排實習、高校交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體驗式交流,從而對大陸有更深刻的了解、更細緻的觀察。

 

“在追求統一的大目標之下,全面的交流絕對是王道。”台灣佛教會理事長釋凈耀法師表示,他對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所提出的“深化與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和人士的交流”深表贊同。兩岸之間多走動,才能相互了解,關係才能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兩會期間,《外商投資法》草案的審議備受關注。此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新聞發佈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説:“港澳臺的投資,既不等同於外資,也不完全等同於內資,具有一定特殊性。實踐中,對港澳臺投資一直參照外商投資進行管理。制定外商投資法,不會改變國家對港澳臺投資的法律適用安排,相關制度還將根據實踐需要不斷修改完善,進一步為港澳臺投資提供更加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

 

台灣律師李永然認為,台資應屬於特殊內資,一方面應該按《外商投資法》某些部分比照對待,另一方面也有另行優待的部分。未來《外商投資法》出臺後,假如大陸方面在“31條措施”以及《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中可以參照《外商投資法》的內容做一些修正和調整,這對台灣同胞在大陸的投資、經商會有更大的便利。

 

“我們非常期待臺商投資可以作為‘特殊內資’來進一步認定、落實。”鄭博宇表示,如能作為“內資”認定,那麼臺商到大陸創業、投資的領域將會更寬泛,限制更少,臺青到大陸創業的機會也就越多。《外商投資法》出臺也會讓臺商看到大陸在營商環境、國際化方面的進一步提升,激發大家到大陸投資的意願。(記者 柴逸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