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參選 民進黨亂了 網友笑了:來了來了“內戰”開打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3-19 10:45:13 | 來源: 環球時報 |
18日一早台灣政壇就爆發大地震,去年底剛以“承擔地方選舉大敗”為名而辭卸“閣揆”職務的賴清德,突然宣佈領表爭取民進黨的黨內“總統”提名。當天中午,賴清德係了一條綠色領帶現身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完成登記手續後發表談話稱,回想2016年,民進黨情勢一片大好,當時社會也有許多勸進他參選“總統”的聲音,但他全力支持了蔡英文。接著他話鋒一轉表示,站在今天這個處境來看2020年的困局,有許許多多聲音督促他一定要承擔責任。他還聲稱:“台灣要自己當家做主,繼續過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絕不成為第二個香港,也絕不能成為第二個西藏!”
當記者追問有關蔡英文的議題,賴清德強調,這是一場超越個人、超越派系,完完全全為台灣的“君子之爭”,不會有團結危機。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消息人士1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蔡英文知道後很淡然,也請幕僚對外説明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讓“國政”持續在軌道上向前推動。最近這個星期,蔡英文將會全力準備出訪,替台灣在國際發聲。初選登記事宜,會在出訪前完成。 但賴清德突然加入選戰,無疑打亂了蔡英文的選戰佈局。有島內評論分析稱,所謂“出國”前完成登記完全是幌子,蔡英文此前頗有到登記最後一天以舍我其誰、為黨出征的姿態參選,現在意外被賴清德拔得頭籌,“內心的憤怒與慌亂可想而知”。
其實賴清德參選也並非毫無徵兆。民進黨本月16日成功穩住兩席“立委”後,就有人開始猜測,被視為“輔選有功”的賴清德會否“借東風”投身黨內初選。而賴清德17日提出特赦前“總統”陳水扁,就有媒體認為他是在逼小英攤牌,“有參選總統的意圖”。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18日説,看賴清德的參選宣言,“根本是預謀參選,而且凡事怪罪大陸步步進逼,這不就在打臉蔡英文過去快3年主政下無法維護台灣‘主權’嗎……因此,打臉蔡英文最大力者,非賴清德莫屬”。
賴清德不久前還很清楚地公開表示過,他不會跟蔡英文爭這次選舉,“支持蔡英文連任是黨內的主流意見”。因此,對他突然拋出的震撼彈,民進黨內先是驚愕不已,隨即更是亂成一鍋粥。據中時電子報報道,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得知消息後“直呼太震撼,聽到當下嚇出鼻涕來”。《聯合晚報》18日評論稱,一直到17日,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蔡賴配”,這次賴卻突然宣佈參選,看來不但打了民進黨的臉,連自己的臉也打了。
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18日稱,以民進黨中央的身份,他不能説誰能選誰不能選,任何人都有參選權利,但他表示:“民進黨沒有分裂的本錢。”“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聞訊也立即在臉書發文表示:“很關心也很憂心。”
賴清德的動作引發許多綠營支持者不滿,紛紛到他的臉書留帖:只在深綠選區補選選贏,哪來的自信選2020?市長逃跑,“院長”逃跑,也不敢去選新北“院長”,做得比蘇貞昌沒魄力,最需要團結的時候跑出來扯蔡英文後腿,腦子有洞嗎?也有不少看熱鬧的網友:“來了來了,民進黨內戰開打”,“恭喜蔡英文,只當一任”,“台灣價值爆棚的綠色救星來了”,等等。
賴清德在民進黨初選中“搶跳入水”同樣在國民黨內引發震動波。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得知消息後一臉驚訝:“真的嗎!他要領表了?”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稱,賴參選是震撼彈,相較于蔡英文,賴執政包袱較輕、民調較高,若賴代表民進黨出線,對國民黨參選人和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來説都是威脅較大的對手。
“新台灣國策智庫”18日公佈了一份最新民調顯示,33.5%的民進黨支持者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但有高達50.9%的人支持由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參選。賴清德支持度勝過蔡英文。民調還顯示,如果民進黨派蔡英文出馬、柯文哲不參選,蔡英文只能贏過吳敦義,對朱立倫、韓國瑜、王金平都無法獲勝。若綠營派賴清德出馬,則情況完全不一樣。在柯文哲不參選的情況下,賴清德對吳敦義是64.8%對22.7%;對朱立倫是46.6%對44.1%;對韓國瑜是48.6%對44.6%;對王金平是49.6%對36.7%。賴清德的民調勝過國民黨任何一位候選人。【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趙雨笙】【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相關新聞
- 2018-12-10臺媒:賴清德的“敗選檢討” 句句把錯推到人民、大陸頭上
- 2019-03-15台灣學者:“兩制台灣方案”蔡當局慌了手腳
- 2019-03-15蔡英文的南太"鞏固邦誼"行動會否弄巧成拙
- 2019-03-18臺商:我眼中的台灣選舉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