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茶農:很想去大陸看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3-22 11:11:10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黃麗紅介紹自己的茶園。王 平攝
“這是6年前在廈門贏回來的,捨不得賣,也捨不得送人。”3月的一天,阿里山茶農黃麗紅向來訪的大陸記者展示自己的“戰利品”:2013年參加廈門鬥茶贏得季軍的獲獎茶樣,金色的茶葉盒上印著“兩岸鬥茶”四個毛筆字。
黃麗紅和丈夫許盟宜在阿里山半山腰上擁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茶園,5甲地(約等於5公頃),種著台灣特有的金萱茶。茶園是一片朝東的山坡,“早上要有陽光,中午雲霧繚繞,下午雲開日出,茶就是要長在這樣的環境才好。”黃麗紅説。
對阿里山茶農來説,種茶是看天吃飯的活計,今年冬天雨水少,部分茶樹有點打蔫。黃麗紅説,如果不是上周下了幾天雨,明前茶恐怕都收不上來了。為什麼不自己澆水?因為沒有條件,當地民生用水少,也沒有灌溉的機械。
正常情況下,這片茶園一季可産茶青900公斤,5斤茶青做成1斤茶幹,也就是一季能得成品茶180公斤。這些茶不愁銷路,愁的是不夠賣。許盟宜前幾天一直睡不好覺,就是因為擔心春茶收成不好,要欠很多“茶債”。
台灣茶葉這些年在大陸頗有名氣,旅遊者到阿里山往往喜歡買點阿里山高山茶。但據熟悉情況的台灣朋友介紹,阿里山茶葉産量有限,在島內就已供不應求,旅遊景點所賣的茶,多數不是真品。
黃麗紅説,自己和丈夫打理茶園,當兵剛回來的兒子也準備來幫忙。到了採茶季,會請附近的原住民、大陸新娘、越南新娘、客家女子來幫工,每次需要找30多位,每人一天工錢約1000元新台幣。制茶則是男人的事,要經日光萎凋、發酵、發青、團揉、塑形等工序,才能製成。
許盟宜和黃麗紅種茶30多年,得過不少獎。客廳墻上有一塊木頭匾額,上書“許盟宜先生參加嘉義縣阿里山茶葉生産合作社1991年春季優良茶比賽榮獲頭等獎”,證明主人確實是資深茶農。按照台灣茶農的習慣,獲獎茶葉一般是拿來送給親朋好友分享。不過2013年從廈門獲獎回來的茶樣,他們卻一直放在客廳展示架的最上層,不送也不賣,“這是很難得的榮耀。”黃麗紅説。
許多大陸茶商和自由行客人慕名而來,一次買二三十台斤(1台斤為600克)是常事。“大陸客人常説‘有多少茶,我都要了’,但我們産量少,只能儘量供應。”黃麗紅説,東南亞客人也會來,但他們更喜歡咖啡,不像大陸客人那麼愛茶。
“從沒去過大陸,但我很想去看一看。”黃麗紅説,她尤其想去雲南,去看看那裏的千年老茶樹,學習制茶工藝和包裝技術。“我的朋友送我大陸茶葉,哎呀,都包裝得這麼漂亮,我們的包裝卻還這麼土。”黃麗紅説,兩岸同行要交流才會進步,“我們小老百姓就希望經濟好,大陸朋友多多過來,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相關新聞
- 2019-03-21心儀大陸名校 紛紛用腳投票 台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 2019-03-11高雄拼經濟 預計5億台幣農漁産將包機直送大陸
- 2019-03-03台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將向大陸捐贈2000冊圖書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
-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中國角開幕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