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啟官宣 千億市場可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4-02 10:17:14 | 來源: 北京商報 |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後,核電重啟終於開閘。4月1日,官方首度明確,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台核電機組。由此,我國核電行業即將迎來黃金期。作為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代替煤炭、為電網提供穩定可靠電力的能源,核電在我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但分析認為,核電的安全性和電力行業供需關係仍是影響未來核電發展的關鍵。
三年停滯再重啟
4月1日,在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19年春季國際高峰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表示,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據了解,自2015年核準8台新建核電機組後,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對此,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所以會停滯長達三年多之久,主要是因為三代核電的可靠性、安全性仍需驗證,只有保證三代核電站技術在可控的情況下,國家才會全面鋪開。而且目前放開的也主要是沿海地區,內陸地區還不具備放開的條件。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核電審批停滯也與電力過剩有關,過去幾年我國發電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而且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相較于核電它們的成本更低,因此對於核電的需求也沒有那麼迫切。
不過,林伯強也指出,與核電相比,風電和光伏的“個頭”相對較小,不能作為主力能源,所以核電仍將是未來發電的“大戶”。
事實上,隨著我國核電技術的逐漸發展以及在建機組的陸續投運,新建核電項目已逐漸提上日程。今年3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示當天受理的《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兩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顯示,漳州核電1號機組和太平嶺核電1號機組計劃于2019年6月開工。據了解,這四台機組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該技術是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ACPR1000+兩種技術的融合。“目前,華龍一號技術已具備批量化建設條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余劍鋒此前表示。
“核電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代替煤炭、為電網提供穩定可靠電力的能源,在我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強調,目前我國的核電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産業鏈,前期投入巨大,因此,核電行業擁有一個穩定的發展預期很重要。
行業規模可觀
核電重啟消息傳出,市場聞風而動的敏感神經再次被牽動。4月1日,核電板塊盤中異軍突起,集體上演漲停潮,其中沃爾核材封漲停,中國核建大漲逾7%,臺海核電、新疆浩源、蘭石重裝、中核科技等多只個股跟風走高。
業內人士此前預言,核電是策略角度很看好的板塊。三年審批停滯,市場預期處於低位。由於前期三代核電逐步接近商用試點和“十三五”計劃時間的臨近,以及結合中俄簽訂的重要戰略協議,重啟的概率在不斷增加。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産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以此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台核電機組。若以每台投資100億-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對內需和製造業投資拉動明顯。
據了解,我國核電已具備批量化、規模化發展的條件。業內專家預計,2020-2030年中國核電規模大約會有1.5億-2億千瓦的裝機容量;2030-2050年,樂觀估計可能增加3億千瓦;所以未來核電的空間容量有5億-6億千瓦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余劍鋒也在此次會議上透露,截至今年3月,中國內地在運核電機組45台,裝機容量4589.5萬千瓦,2018年核電發電量2944億千瓦時,位列全球第三。中國已經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三代核電機組已經達到10台,佔世界三代核電機組的1/3以上。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4月1日同步發佈了《關於三代核電首批項目試行上網電價的通知》。其中廣東臺山一期核電項目試行價格按照每千瓦時0.435元執行;浙江三門一期核電項目試行價格按照每千瓦時0.4203元執行;山東海陽一期核電項目試行價格按照每千瓦時0.4151元執行。試行價格從項目投産之日起至2021年底止。
中國核電在互動平臺表示,文件中確定的三代核電機組核準電價,是在企業充分表達合理回報和收益訴求的基礎上,各方協商的結果;文件中提到了對三代核電機組發電量保障和電價保障的要求,體現了國家政策層面對核電行業及三代核電的支持,這是在目前環境下能爭取到的、基本符合預期的電價水準。
未來能源格局主力之一
八年前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帶來的恐慌尚存,業界對於核電商業運營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安全問題。但據余劍鋒介紹,中國的核電機組始終保持了良好的運行記錄,整體安全水準正在逐年提升。2018年以來,中國共有8台核電機組相繼建成投産,目前還有11台核電機組正在建設之中,在建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全球領先。
實際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代核電技術的主要應用場。三代核電技術與二代核電相比,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對安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電站設計壽命也從40年延長到60年。
短期的、現實的安全問題,雖然有能力解決,但據韓曉平介紹,業內關於核電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是核電站“壽終正寢”後的處理問題。“核電站的工程量巨大,在運行六、七十年之後,核電站的報廢工作怎麼開展?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進去,我們在看到當下利益的同時也要顧及長遠。”
除此之外,目前海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成本不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都在擠壓著核電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風電、光伏還存在著發電不穩定的問題,但隨著儲能技術的發展以及智慧電網的完善,勢必將擠壓核電未來的發展空間。”韓曉平如是説道。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點菜不能只點涼菜,需要主菜,電力的主菜是火電、水電、核電,今後的趨勢是要實現三種能源全天候24小時供給。風電和光伏都有短板,不能作為主力能源。一是光伏和風電資源在西北比較多,和我國東南沿海的經濟中心有地理錯位;二是受氣候影響非常大,需要很好的儲能技術,目前還不具備;三是發電成本還是比較高。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對於生態環保的作用不可小覷。因此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也是需要鼓勵和推進的。”韓曉平指出。(記者 陶鳳 彭慧 王寅浩)
相關新聞
- 2019-04-01從師徒到戰略合作夥伴——中法核能合作40年回眸
- 2018-12-28探訪世界首個乏燃料地下存儲庫
- 2018-12-11中國核電預計2020年累計發電量 破一萬億千瓦時
- 2018-05-03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優勢基本形成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