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兩岸關係解鈴還須繫鈴人

民進黨中執會10日做出初選延長協調期決議的同時,美國在臺協會(AIT)發佈新聞稿説,前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將率團來臺參加“台灣關係法”40週年相關慶祝活動。依照美國憲法,眾院議長在繼任美國總統的順序中,僅次於副總統,是華府政壇第3號人物,萊恩訪台充滿政治味。

 

無獨有偶,深受外界矚目的對臺軍售案,媒體報導,旅美的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在臉書説,據華府圈內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于日前就本次對臺軍售進行最後討論,M1A2戰車等軍備的審查作業均已完成,近期隨時可通告國會;F-16V的新購案則還要再等等。11日,台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面對媒體詢問梅復興的爆料是否屬實低調回應説,軍購程式按照正常進度執行,美國還沒公佈,台灣不便評論。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生效40週年,美方配合AIT內湖新館正式啟用高調慶祝,根據AIT發佈的新聞稿,以萊恩為團長的訪問團,團員包括AIT主席莫健、國務院經濟與商業事務局副助卿米德偉等、聯邦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主席強森、聯邦眾議員強森、貝肯、卡瓦哈爾等4位橫跨民主黨、共和黨的國會議員。

 

萊恩(共和黨籍)今年初卸任眾議院議長一職,他去年4月宣佈不再角逐連任,並於今年1月任期結束後離開國會山莊。由於聯邦參議院長在繼任美國總統順序中僅次於副總統,因此被視為是美國政壇第3位最具權力的政治人物。

 

明年才滿50歲的萊恩可謂華府政治圈的政治金童,2012年以40歲之不惑齡與羅姆尼搭擋(萊恩是副手),代表共和黨與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競逐白宮大位。

 

對於美方這次慶賀團的安排,台灣外事部門"北美司長"姚金祥11日響應記者詢問時表示,過去美國來臺參加重大慶典的慶賀團也曾由不具官方身份的人擔任團長,他們雖不具官分身份,但跟美國行政部門仍關係密切。

 

他指出,萊恩雖然已卸任議長,但仍是共和黨內的明日之星,未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還很大,他跟美國行政部門,尤其是跟特朗普總統的關係非比尋常。美方推選萊恩作為慶賀團團長,有其考慮。2016年美國大選,當時萊恩力挺特朗普。

 

美國國會近期友臺動作連連,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于美東時間9日下午,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重新確認美國對台灣及對執行台灣關係法之承諾(H.Res.273)"決議案及眾院版"2019年台灣保證法案(H.R.2002)",從提案到出委員會僅經過10天,下一步將送交眾院院會審議。不過,馬英九對此卻有另一番解釋。

 

馬英九11日到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演講"台灣關係法40週年回顧與展望",他説,在國際關係上,美國也希望幫助我們的國際關係,但"找美國人沒有用的",要靠自己談判,在他任內,跟大陸談判成功,用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馬也認為"台灣旅行法"功能有限,過去台灣地方首長訪美就沒什麼限制,現在弄得好像不一樣,但實際功效沒有想像那麼大。

 

馬英九認為,美國最近通過很多友臺法案,當然很好。但要參加國際組織還是要靠自己搞好跟大陸的關係才是關鍵,否則就會像扁時期一樣,發動所有"邦交國"投票,最後懸殊比數被否決。

 

蔡當局對萊恩率團來訪喜上眉梢,認為這位共和黨明日之星的訪台,意味著特朗普有意栽培萊恩日後更上一層樓,台灣是萊恩歷練外交事務的重要一站,換言之,蔡當局或民進黨可能認為結識萊恩可為未來維持緊密的臺美關係買了保險。

 

然而,馬英九從兩岸關係的角度出髮指出,搞好兩岸關係,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才見得到曙光,他並舉陳水扁時期的烽火外交為例,對邦交國勞師動眾,鼓動他們在國際組織為台灣發聲,但效果不彰。追根結柢,蔡英文若有意改善兩岸關係,解鈴還須繫鈴人。(作者係台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