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夫婦點讚福州創業沃土:“我們把種苗賣過了黃河”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4-15 10:29: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一根來自福州的小小種苗,被一對台灣農民伕婦推廣到黃河以北省市。近日,在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採訪活動中,臺農張鎧鑛、鄭秀玉夫婦向中新社記者講述創業故事,為福州創業沃土點讚。
1996年,來自台灣花蓮農家的張鎧鑛想“跳出農門”,一鼓作氣跨過海峽,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轉了行,從事不銹鋼水槽生産。在工作中,他和做紙箱業務的福州連江姑娘鄭秀玉情投意合,結為連理。
記者回顧這段“試驗田”時期的苦中帶樂時,張鎧鑛和妻子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鄭秀玉印象最深的是,瓜民今年這裡種完明年要換地方,一直在找瓜地,“完全是‘遊牧民族’。”鄭秀玉説,丈夫帶來的台灣嫁接育苗技術讓故鄉發生最大的變革就是瓜農通過嫁接苗解決連種問題,不必再“遊牧”,“這一點我們確實自豪。”
然而連江靠海,季風是登門常客,“季風一來大棚就掀翻幾個”。最嚴重的一次,10個大棚全塌掉,種苗損失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一惱之下,張鎧鑛擲資千萬元修建起“造價和品質在台灣可以列得進前五名”的鋼構大棚,“可以抗16級颱風”,面積達4000平方米。
鄭秀玉告訴記者,苗場在當地酷夏嚴冬農民農閒時育苗,“十分辛苦”。為了保證種苗安全,他們夫婦近20年來都在苗場過年,“早已把每一棵種苗當做自己的孩子”。
2013年,張鎧鑛夫婦把連江縣裕友種苗圃擴大規模,創立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産瓜果蔬菜嫁接苗及實生苗種苗,連年引進近50個台灣果蔬良種成功,成為福建有名的現代農業集約化育苗生産基地,每年産出種苗1800多萬株。
記者看到,在播種室,兩條滾筒式蔬菜花卉精量播種流水線替代手工播種,可以實現每小時播種1200盤。在嫁接車間,通過套管固定,優質的番茄種苗嫁接到抗青枯、黃枯、根腐的砧木上。“做過手術”的種苗在大棚養護15天后即可交給訂戶。
“我們把種苗賣過了黃河。”張鎧鑛興致勃勃地介紹説,種苗一般要求就近,避免折損,然而因為名聲在外,遠銷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僅來自河南的一單番茄種苗訂單就高達200萬株。
張鎧鑛告訴記者,福州給予臺農農業投資以稅收、用地、科技引進等各項優惠政策,為他事業發展帶來活力。近年,他得到扶持,為大棚引入大陸方興未艾的農業物聯網技術,“即使人回台灣,通過手機也可操控大棚的遮陽板、風機和水泵”。
而他的田間學校也規模擴大,累計輪訓400多名農戶,傳授台灣最先進的栽培技術和嫁接技術,成為閩臺農業合作典範。(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相關新聞
- 2019-04-15在閩臺青談創業 望加速惠臺政策落實
- 2019-04-03兄弟齊心 其利斷金——武漢市首家臺青創業之家暨臺青科眾創空間成立
- 2019-04-02京澳青年“雙創”論壇在澳門舉行
- 2019-03-22福建再度啟動“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