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美書店掠影

書店是一處心靈棲息之地。在書店,人們享受安寧、汲取知識,自由地徜徉在精神世界的海洋。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請跟隨新華社記者走進幾家全球“最美”書店,在這裡放慢時光的腳步,去感受書籍的厚度、知識的溫度和精神的力量。

 

日本:蔦屋書店

 

成立於1983年的日本蔦屋書店在日本已有超過1400家分店,其中許多店舖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在東京最繁華的鬧市區新宿,蔦屋書店推出了24小時營業的圖書公寓,打造了一個真正的書香之家。

 

圖書公寓共有9層,其中6層專為女性服務,主要擺放美容、時尚和健康類書籍,還有榻榻米、化粧間、按摩椅等設施。

 

圖書公寓有藏書和雜誌約兩萬本。人們在這裡可以邊看書邊享受咖啡和美食,也可以在公共區域的人造草坪和花壇中漫步、放鬆心情,如果累了還能在嵌入書架的床舖上看書休息,享受獨處時光。

 

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認為,蔦屋的成功源於它方方面面都能從客戶角度出發,思考他們缺乏什麼、需要什麼,如何引導他們獲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法國:莎士比亞書店

 

法國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是當地著名的文化地標,位於塞納河左岸,與巴黎聖母院隔河相望。儘管這家書店面積不大,但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學愛好者仍蜂擁而至,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體驗和心靈慰藉。

 

1919年,美國人西爾維亞·比奇創辦莎士比亞書店,很快成為喬伊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紀德等文學大家的交流場所。二戰期間書店被迫關閉。1951年,美國人喬治·惠特曼在徵得創始人比奇同意後,讓自己新開的書店沿用莎士比亞書店的名字,並繼續發揚書店的人文精神,為讀者免費提供住宿,條件是每天幫書店幹兩小時活、讀一本書。據統計,已有超過4萬名文學愛好者在這裡借住過,一些人在此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走進書店,房子很舊,空間狹小,英文書籍分門別類地擺放在書架上,在暖暖的燈光中,産生了人與書相依相偎的感覺。“不要對陌生人冷淡,他們也許是喬裝打扮的天使。”這是書店門楣上寫著的一句話,也許這就是莎士比亞書店被文學愛好者譽為“世界最美書店”的原因吧。

 

比利時:“廚與書”書店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有一家將美食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廚與書”書店。

 

書店坐落于沃呂沃-聖朗貝爾區文化中心建築群,佔據其中兩棟樓的底層。店內包括9個主題區域,左翼為漫畫、童書、旅遊、藝術書館和音樂館,提供早餐、午餐和咖啡;右翼為生活、文學、美食和英文書館,提供午餐、晚餐和包場宴請。餐廳提供正宗比利時菜、意大利菜和亞洲菜。

 

除了美食,書店獨特的室內設計也是讓讀者流連忘返的一大原因:每個主題書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裝潢,館與館之間通過走廊連接起來。

 

“廚與書”書店每週營業7天,節假日也照常開門,這在比利時實屬罕見。書店一名工作人員説,在這裡餐飲不是陪襯,而是運營主業,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美食不僅延長了顧客在書店的停留時間,也吸引了更多回頭客。

 

美國:“最後一家”書店

 

在美國洛杉磯市中心,坐落著“最後一家”書店。這裡不僅售賣新舊書籍,還售賣黑膠唱片。其店名既是對時代變化的自嘲,也體現了對文化傳統的堅持——鼓勵人們閱讀更多紙質書籍。

 

走進書店,高高的天花板、宏偉的羅馬式風格立柱、精心擺放的一排排原木書架,復古感迎面而來。懸挂在天花板上的書本和打字機、用書堆砌出來的“書洞”和“圖書隧道”,讓人仿佛置身一個書的魔法世界。

 

“最後一家”書店還收購舊書,愛書者們可以將自己的藏書拿到這裡來售賣、捐贈或交換。也許花上5美元,你就能擁有那本自己喜愛的二手書。

 

阿根廷:雅典人書店

 

阿根廷是世界上人均閱讀時間最多的國家之一。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一家由劇院改造而成的書店——雅典人書店,其前身是一座建於1919年的劇院。2000年,劇院被改造成一家書店。書店完全保留了劇院原來的結構,新古典主義的設計和裝潢風格豪華典雅,穹頂巨幅壁畫氣勢恢宏,充滿歷史感。

 

雅典人書店將劇院舞臺改造成一家咖啡屋,讀者可邊品嘗阿根廷甜品和咖啡邊享受閱讀。地下室售賣兒童書籍、音樂光碟和書籍。雅典人書店曾被媒體評為世界十大最美的書店之一,每年接待顧客數量超過100萬人次。

 

巴西:通道書店

 

勒布朗購物中心是巴西裏約熱內盧南區的頂級商場,擁有眾多國際大牌,通道書店也在其中擁有一席之地。其內部設計典雅大方,格局錯落有致,不少知名作家都把這裡選為新作首發地。

 

通道書店創立於1975年,現已發展成一個擁有9家門店的連鎖書店,不僅開進裏約頂級商場,還開進巴西銀行文化中心、薩勒斯基金會等文化機構。

 

通道書店每年舉辦超過800場內容豐富的簽售和讀書活動。憑藉特色經營理念,書店今年將在葡萄牙裏斯本開設首家海外分店。(新華社電 執筆記者:危瑋;參與記者:姜俏梅、唐霽、潘革平、李穎、倪瑞捷、陳威華、趙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