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地區發現十六國時期帝王墓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5-07 15:14:59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昨天,國家文物局正式對外公佈了2018年考古中國重要成果。考古中國重要成果發佈的另外兩項均出自陜西,其中在西安航天基地範圍內,發掘了兩座規模巨大的墓葬。
據考證,這兩座墓葬為十六國時期,墓道長達60米,深度18米,實屬罕見。

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朱岩石:所以十六國這個墓葬我們看到,它十六國這個時期的特點非常鮮明。而且這是我們迄今見到的規模最大的十六國時期的墓葬,很有可能就是以長安為都城的幾個北方騎馬民族、少數民族這個政權的帝王甚至皇帝這一級的墓葬,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兩座墓葬的編號分別為M25和M26,其中M25墓道長達60米,深度達18米,前、中、後三個墓室,且有壁畫,隨葬器物較豐富。是關中地區發現的十六國時期最大的墓葬。該墓葬發掘之前被多次盜擾,本次發掘共出土文物68件。第二甬道出土的綠釉陶器有明顯的南方因素,應受到東晉的影響。
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朱岩石:我們知道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啟絲綢之路之後,國家之間的這種文化的往來日漸繁盛,到了魏晉南北朝十六國這個時期,南北民族的交融和東西向的文化的交流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十字形這樣一個路口,那麼儘管當時也有戰爭,也有民族的遷徙,但是它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使得我們中華文明更有新鮮的血液,它融合了很多新的內容。

此外,最後一項田野考古項目為漢代積沙墓,位於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佈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墓葬的周圍用基石基沙方式來處理,既是防盜,同時也可以隔水、保持墓葬乾燥。本次發掘的兩座墓葬製造精良,代表了西漢晚期較高的建築工藝與水準,同時也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是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