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談談兩由之

時空回放。中美經貿第十一輪高級別磋商,美方再出“極限施壓”伎倆,意圖把“談不成”的“鍋”赤裸裸甩給中國,霸淩威嚇的氣勢,大有掀起太平洋風暴的來頭。中方報以理性、淡定、從容。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打或談,成還是不成,兩由之吧。中方代表團整裝出發,如約赴美。有評論説,中方是去赴美方刻意擺下的“鴻門宴”。中國的氣量顯然遠超太平洋的寬度。中國是帶著十二分的誠意去的,同時,想必美方心裏是明白的,中方也帶去了十二分的原則。誠意和原則,這是中方一以貫之的態度。有了這樣的立場,豈會被霸淩威嚇所壓倒。打、談任君選,打打談談,又有何妨!

 

中方代表團回來了,留在美國的,同樣是誠意和原則!

 

中國負責任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不僅穩住了中國經濟,而且幫助許多國家和地區走出了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更猛,中國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積極倡導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致力於同各國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向世界傳遞了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強大正能量……中國從來都是負責任的。

 

這次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中國秉承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胸懷,本著對中國人民負責、對美國人民負責、對世界人民負責的道義立場與美方磋商,致力於真正解決中美經貿摩擦問題。

 

中美是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美國挑起中美經貿摩擦,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已嚴重拖累世界經濟。“美國優先”不能以損人利己為基礎。更何況,實際的結果,更可能是損人不利己,給別人挖的坑,掉下去上不來的卻是自己。

 

中國講誠信

 

磋商和談判的目的,是要解決矛盾和分歧。這就要求雙方確有誠意,回應彼此重大關切。中國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妥善處理分歧,以最大的誠意回應美國關切,為穩定雙邊經貿關係付出了艱苦努力。

 

對美方展現的合作意願,中方一直表示歡迎、給予肯定,並誠懇地與之溝通,理性地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對於美方的一些指責和要求,中方也以極大耐心進行冷靜解釋和應對,願意在不涉及原則、不喪失尊嚴的前提下,盡力作出善意的回應和調整。

 

中國用行動來證明誠意。從發展健康穩定中美關係的大局出發,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擴大進口並降低部分産品關稅,這體現的是誠意。中方開始擴大進口美國大豆,這體現的也是誠意。在外界紛紛揣測中美磋商可能破裂的關鍵時刻,中方代表團如約赴美參加磋商,這體現出的是最大誠意。中方不是因為“怕了”去的,而是因為“誠意”去的。

 

而美國的表現又如何呢?一年多來,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歧視中國産品,濫用“國家安全審查”阻礙中國企業在美正常投資活動,使用大量非關稅壁壘,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等等。尤其是一意孤行舉起關稅大棒,威逼中國接受“城下之盟”,人為地給談判進程設置了巨大障礙。中國有中國的原則,中國有中國的尊嚴。中方以最大誠意回應美國的關切、考慮美國的利益,但美方卻沒有展現出對等的姿態,表現出應有的誠意,更多的是對中國的指責和施壓。

 

合作共贏的機遇需要雙方共同把握。中美兩國,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礎上,照顧彼此合理關切,才能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中方誠意滿滿,美方誠意幾何?世人拭目以待。

 

中國不好戰

 

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美雙邊貿易額大幅提高,2018年中美兩國貨物貿易超過63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降低了美國通脹水準,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截至2017年,美國累計在華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約6.8萬家,實際投資超過830億美元。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為這些美國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商機。

 

然而,美國政府對獲得的利益視而不見,並藉口“美國貿易吃虧論”挑起中美經貿摩擦。“殺敵一千,自損一千”,歷史上的貿易戰從來就沒有贏家。上世紀30年代,各國高築關稅壁壘,哪個國家獲勝了?對於産業高度融合的中美兩國,貿易戰帶來的代價必然是兩國共同承擔。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質上是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徵稅,將直接影響美國的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美國民眾照樣要為此“埋單”。

 

對此,很多美國有識之士都看得很清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佈報告指出,95%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是零配件與電子組件,它們被組裝在“美國製造”的最終産品中,提高相關産品關稅將損害美國企業自身。美國150多家貿易協會已經成立了“關稅傷害美國腹地”遊説組織,該組織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商品關稅上調至25%,將極大地傷害美國農民、企業和消費者,加大金融市場動蕩,損害美國100萬個就業崗位。

 

難道美國從貿易戰中能得到比合作更大的好處?在中美經濟鏈條早已死死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説貿易戰傷害的只是中國,炒作中國“必輸論”,這很有意思嗎?美國一些人真應該好好學學算術,把盈虧賬算算清楚。

 

中國嚇不倒

 

“極限施壓”對中國這樣的大國究竟有沒有用?至少到現在為止的事實充分證明:沒用!

 

中國真誠期待雙方能通過磋商達成協定解決問題。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害怕美國,會在其“極限施壓”下“服軟”“認栽”,會無原則、無尊嚴地接受美方霸蠻要求。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態度一直沒變。中國經濟的實力、韌勁、迴旋餘地,想必美國的“知華派”是深諳的。倒是希望“不知華派”重新審視中國今天的實際塊頭,不要從門縫裏把中國經濟“看扁”了。

 

磋商,應該是平等的,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美方在要求中方照顧其關切的同時,卻在取消全部加徵關稅使雙邊貿易恢復正常、貿易採購數字符合實際、改善協議文本平衡性等涉及中國核心關切方面,都視而不見,盛氣淩人,不想對中國作出任何實質性考量,只是單方面對中國進行威脅恐嚇。如果是這樣,怎麼可能達成公平、有尊嚴的協議?中國人民能答應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愈挫愈奮的品格,中國人民只會越壓越勇、越壓越強。壓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有近14億勤勞、智慧、勇敢的中國人民做後盾,中國的磋商團隊怎麼可能被美國的霸淩陣勢所嚇倒?美國通過“極限施壓”讓中國屈服的想法,可以休矣!

 

中國有耐力

 

一年多來,通過“打”和“談”,美國應該見識了中國堅守原則和底線的耐力,中國人民對美國發動經貿摩擦的目的有了清楚的認識,中國人民變得更加自信和更加團結。“兄弟鬩于墻,外禦其侮。”不知美方是否懂得中國這句成語的深刻內涵。

 

對於今後的談判,無論出現哪種結果,中國都有週到準備和應對之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塌不下來。中美達成協定了,可以繼續深化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很歡迎,很期待;中美達不成協議,中國也不會慌亂,在原則和尊嚴問題上絕不會讓步。中美經貿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打打談談也許就將是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常態了,大家都要習以為常。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欲速則不達。中國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自勝者強,自強者勝。無論形勢如何發展變化,我們都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在更加高水準的開放中促改革促發展;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和保穩定工作,以國內的“穩”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中美經貿問題,終究要通過對話磋商來解決。

 

合作才是人間正道,我們堅信!

 

(青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