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處是吾鄉:台灣青年醫生擇居無錫覓良緣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5-22 10:23:0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在大陸待久了,形成了習慣,很適應這裡的生活。不誇張的説,再過幾年台灣口音都怕是要變掉了。”21日,在無錫愛爾眼科醫院的門診大廳接受記者採訪時,來自台灣台中的“80”後醫生潘中璿一邊開玩笑,一邊講述了他在大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
出生於1984年的潘中璿今年35歲,一塵不染的白大褂、一副黑框眼鏡、中等個頭、輕聲細語顯得尤為“安靜”,這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2002年,在父親的指引下,潘中璿來到北京求學。之後,其順利考入北京大學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在完成本科學業後,潘中璿又一路“南下”,前往廣州中山大學繼續攻讀眼科碩士。
擇業緊隨著畢業而來,潘中璿也曾猶豫過,是留在大陸還是回台灣工作。在這個問題上,潘中璿的父母選擇放權:讓兒子自己選擇。
潘中璿最終選擇了無錫,並在此安家。
“通過無錫愛爾眼科醫院的面試後,我才打電話給我爸媽,告訴他們我想留在這裡。他們知道後,也比較支持我。”潘中璿説,還是無錫比較適合自己,這裡的環境跟台灣差不多,不吵不鬧。
在潘中璿看來,大陸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城市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其實在大陸哪個城市生活都習慣,只不過北上廣節奏太快,交通擁堵,很難適應。無錫這樣的城市,體量適中,較為宜居。”
至於為何不進公立大醫院而選擇一家民辦醫院,潘中璿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當時評估了幾家醫院,覺得這邊(指無錫愛爾眼科醫院)的體制靈活且培訓計劃較為吸引,當時的目標就是拿到住院醫師規培證,並通過職稱考試,成為主治醫師。”
在談到自己的職業規劃時,潘中璿臉上流露出了堅毅的神情。如今,潘中璿每週都會出兩到三次的義診,免費為居民看病。“一方面是服務社會,另外這也是一種鍛鍊。”潘中璿説。
在同事的眼中,潘中璿是個認真、細緻的人。“他對患者很有耐心,也細心,每次我們要什麼材料或者數據,找到他,他總能給我們滿意的答覆。”無錫愛爾眼科醫院企劃負責人王剛説。
潘中璿對記者強調,選擇“落地”無錫並非“退而求其次”。在這裡,他也尋得了自己的愛情:去年,潘中璿與其所在醫院的一名護士相知相愛。如今,兩人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更關鍵的是,有點“宅”的潘中璿認為無錫環境好、交通便利。“之前在無錫買了房,就在單位附近,我現在每天上班都是步行,既環保又能鍛鍊,兩全其美。”
記者了解到,閒暇時光裏,潘中璿喜歡唱歌、下圍棋,或約上三五好友去打檯球。
“上班的時候,我每月需要處理的手術約有100台。這不算很累,在那種公立大醫院裏,我們這樣的青年人很少有機會獨自‘操刀’。”接受記者採訪時,情商頗高的潘中璿也不忘“誇獎”自己的“東家”。
“這麼多年,你在大陸生活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有時醫、患之間的溝通會比較麻煩,比如遇到不會普通話的患者時,就需要同事們幫忙翻譯,除此之外生活還挺順利,我甚至比他們(指同事)更適應這裡,我甜的、辣的都能吃。這一點,安徽的同事就不如我。”潘中璿説,“心若安處是吾鄉”,在無錫自己很安心。(中新網無錫5月21日電 記者 孫權)
相關新聞
- 2019-05-20山海相融——臺青在重慶的奇幻人生
- 2019-05-21瓊臺青少年大武山下以球會友
- 2019-05-09福建閩臺青年文旅創意産業促進中心掛牌
- 2019-05-07百般阻撓臺青西進 臺當局如何擋得住人心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