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十年:從個人逐夢到助人築夢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5-24 09:59:31 | 來源: 新華社 |
“一輩子能有幾個十年?2009年至今,我從打工到創業再到開辦雙創基地,幾乎經歷了台灣青年在大陸能夠遇到的所有事情,過得充實而精彩。”38歲的廈門臺胞范姜鋒説。
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漫步鷺島,滿眼生機盎然。暖暖的海風飽含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像極了初次“登陸”的那個夏天。坐在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的總經理辦公室裏,范姜鋒回憶往事,打開了“話匣子”。
“我大學念的是會計係,畢業後在一家汽車企業工作。2009年,公司派我到大陸的4S店負責銷售業務。真是很突然!接到通知前一天,我還在選購機票準備度假。”他笑著説,沒想到人生軌跡就這樣發生了改變。
三年“臺幹”生涯帶來的不僅是事業和經濟上的收穫,還有對大陸飛速發展的親身體驗,更有對巨大商機的心馳神往。
“都説台灣人喜歡‘小確幸’的生活,但我覺得人生應該有詩和遠方。”范姜鋒説,結束任期返臺時,自己的一顆心已變得“躁動不安”,儘管公司待遇優厚,還是決定回去大陸“闖一闖”。
起初創業並不順利。直到2015年,福建推出“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為來閩創業的台灣青年提供免費創業培訓、政策解析、導師輔導,還給評選出的“創業之星”提供5萬元人民幣扶持金。范姜鋒立刻報了名。
他的文化公司主打“幫助台灣文創業者對接大陸市場”的業務概念,由於切中廈臺兩地産業特色得到評委一致認可,榮獲扶持金並逐漸在業內打響名氣。
“台灣青年到大陸不管創業還是就業,一定要仔細研究各地政策以及扶持的産業類別,才能因地制宜,真正融入當地。”范姜鋒説,越來越多接觸到同樣懷揣夢想的臺青朋友,打造創業基地的念頭就越來越清晰。
2016年9月,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成立。基地位於龍山文創園,3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被分隔成幾十間辦公室和一大片公共洽談區、休息區。
啟達基地將所有台灣青年可以申請的優惠政策都做成了標準化流程,並積極為臺青提供與大陸市場的資源對接。基地篩選入駐公司也非常嚴格,必須有實打實的項目規劃、資本投入和團隊建設,每三個月清理一次,“讓做實事的人留下來”。
“正向服務和反向倒逼相結合,能讓創業者迅速成長。基地累積孵化的100多家公司涉及設計、農業、貿易等領域,存活率高達九成。”范姜鋒不無自豪地説。
啟達相繼在泉州、漳州開辦同類基地,上門“求入駐”者絡繹不絕,范姜鋒身為“操盤手”愈加忙碌。“雖然每天千頭萬緒,但看到小夥伴們的成長,我很有成就感。”他説。
這個桃園客家青年冠有罕見的“范姜”姓氏。家族祖籍廣東汕尾,康熙年間來到台灣,生息傳承至今。向上追溯,他們是范仲淹的後人。
第一次登上岳陽樓的記憶猶新。范姜鋒説,當時望著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中默念《岳陽樓記》,忽然對祖先留下的名篇有了更通透的理解,“于我而言,踐行憂樂精神不正是把創業基地好好辦下去嗎?”
2018年,范姜鋒成為福建省首批臺籍“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一。他將榮譽帶來的名氣和便利轉化為升級“基地服務2.0”的動力,轟轟烈烈地搞起了網絡媒體推廣、返臺宣講和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業內媒合服務。
范姜鋒父母都是退休職員,對兒子從事的新業態難免陌生。去年9月的一次省級表彰活動,兩位老人受邀出席。“他們才曉得我整天跑來跑去,接客人談事情,究竟是在做什麼。”范姜鋒説,“那一晚,他們是唯一站起來接受全場掌聲的父母。那個場景對我來説終生難忘!”
鳳凰花開又謝,轉眼十年。從追逐個人事業夢想到為更多創業臺青築起圓夢平臺,范姜鋒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從容。“如果有機會對十年前的自己説句話,我想説——謝謝你,還好你願意改變。”他説。新華社福州5月23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陳旺)
相關新聞
- 2019-05-20山海相融——臺青在重慶的奇幻人生
- 2019-05-21瓊臺青少年大武山下以球會友
- 2019-05-09福建閩臺青年文旅創意産業促進中心掛牌
- 2019-05-07百般阻撓臺青西進 臺當局如何擋得住人心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