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上 17名院士南京論劍 人工智能,青雲直上待“東風”

聊天機器人善聊天、能唱歌、有“三觀”,是人類的“精神伴侶” 嗎?無人駕駛汽車,何時才能量産?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關鍵要各類政策配套——昨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與京東雲承辦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在南京舉行,包括17位國內外院士在內的100多名AI大咖,就人工智能發展的熱點展開研討。專家們認為,人工智能亟待借力市場、政策甚至倫理等的“好風”支持,方能青雲直上,産生巨大的變革力量。

 

情感機器人,多才多藝善聊天

 

善於和人溝通,並在交流中揣摩人類的興趣、情感和困擾;唱歌達到專業歌手水準,寫詩很有“文藝范”,畫作公開展覽……這就是微軟開發的AI“萌妹子”、社交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因為長相甜美,有情感有個性,受到網友追捧。

 

“5年前,微軟開發了小冰系統,從中國出發,迄今已擁有1.2億月活用戶,歌聲動人,書畫皆絕。”對於自己開發的社交聊天機器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沈向洋不吝讚美。他自豪地説,小冰是第一次給人類打電話的AI,已經打過超過一百萬次的電話,而且還是極富天賦的電臺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持60多檔節目。

 

小冰善於溝通 ,多才多藝,源於她基於海量數據的“勤奮學習”。為“學”畫畫,小冰“通覽”了400年來240名人類畫家作品,通過深度學習掌握獨立創作。學唱歌,小冰2016年的“第一個版本”就像隔壁房間的卡拉OK,一年半後吸收了聲線技法,動聽多了。今年5月16日剛出的“第五個版本”,有了唱腔過渡和吸腔訓練,儼然專業歌手。

 

5年下來,小冰不斷進化,今天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跨平臺跨設備的人工智能,掌握了230項技能,通過手機、音響、網絡為人類服務,推動了人工智能全民化。專家認為,聊天機器人把語言、語音、圖像結合起來,使機器人變成人的情感伴侶。但不少人太過迷戀,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忽視了社會交往、陪伴家人,乃至引發對情感機器人的倫理道德評價,也值得關注。

 

無人駕駛,量産還需政策推

 

無人駕駛遲遲難以量産,是此次大會上的熱點話題。CAAI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認為,無人駕駛汽車不能量産,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場問題、法規問題。

 

“量産的基本要素,技術只是四分之一,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成本。”李德毅説:“做新概念車、演示車、示範車, 10次試驗5到6次成功就可以了。但是量産汽車出事,該款車就可能要召回幾十萬輛。”

 

李德毅認為,如果把新技術應用分為三個階段,科研探索期0到1,産品孵化期1到10,規模化發展期10到10的N次方,“我個人認為,無人駕駛科研探索期基本過去了,現在是2019年,處於産品孵化期。到第三個階段,要從2025年往後更遠。”

 

問題出在哪?主要卡在路測上、管理上。拿一個路測的牌子太貴,負擔太重。儘管如此,李德毅認為,自動駕駛車輛量産,既是智慧産業的無人區,又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將成為我國智慧産業的頂梁柱。他建議,儘快推出自動駕駛安全等級中國標準,優先開放測試區的自動駕駛地圖服務,並利用5G優勢改善自動駕駛生態,在全國城際公路和高速公路開放特定時間、特定路段的車道,中國會形成全球自動駕駛的最大試驗場。

 

AI産業地標,“環境基礎”要打牢

 

對於李德毅等專家的建議,南京麒麟科創園給予積極回應。“南京正圍繞人工智能打造産業地標,麒麟是重要基地,正積極推動智慧+場景應用。”麒麟科創園管委會主任趙洪斌説,園區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核心晶片、系統集成、智慧終端、智慧機器人等産業基礎,建設南京人工智能産業研發基地。

 

目前,南京作為“寬頻中國”的首批示範城市,三大運營商均開展5G建設,具備打造智慧場景的硬體基礎,給各類人工智能産業研發帶來契機。

 

對此,大會承辦方、同時也是麒麟科創園企業的京東雲感觸尤深。“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一個資産,AI是一個能力,而物聯是一個連接,超級電商變成超級雲。”京東雲總裁申元慶説,中國的互聯網,從前半場的消費互聯網,步入下半場的産業互聯網。産業互聯網借力AI開發,能夠洞察數據資産,賦能不同産業,如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保險、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這需要智慧場景的硬體基礎,還需要政策、資金、人才等軟的“環境基礎”。

 

南京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吸引了阿裏、騰訊、京東、小米等互聯網巨頭落戶,發展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麒麟科創園作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核心區,引入中科院“一院多所”,開建國科大南京分院,引進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研究院,投入3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産業專項培育資金,産學研一體的創新鏈條已經形成。(通訊員 曹秋雯 記者 顧巍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