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8年GDP增長125% 崛起勢頭正勁但分化明顯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近日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強調,當前,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品質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中部六省GDP合計達到19.26萬億,佔全國的21.4%;人口合計達3.7億,佔全國的26.6%。此外,2018年,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個沿江省份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10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的自然發展條件尤其是生態條件要好很多,平原面積多。相比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的土地成本優勢十分明顯,勞動力十分充足。因此中部崛起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形成重要的支撐作用。

 

南北分化明顯

 

雖然中部地區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但如果將時間拉到更長的維度,其總體的經濟增速只能説與全國增速持平甚至略低。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從2010年到2018年的8年間,中部六省GDP之和增長了125%,略低於同期全國增幅126%。

 

分省份看,6個省之間的分化較為明顯。其中,湖北和安徽兩省8年經濟總量增幅均超過140%,分別為149%和144.69%,江西達到了133%,湖南達到了129%。這四個省份的增速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

 

相比之下,山西8年經濟總量增幅只有85%,比全國水準低了41個百分點,河南的增幅為109.46%,也比全國平均水準低了15.5個百分點。

 

從區域分佈上來説,與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南北分化相似,在中部地區,南北分化也十分明顯,沿江四省比位於北方地區的河南、山西要快得多。

 

中部六省8年GDP增長125% 崛起勢頭正勁但分化明顯

 

中部6省2010年~2018年經濟成長情況及與全國比較

 

葉青説,山西近年來的發展確實受到生態條件的制約。産業結構方面,山西以能源重化産業為主,2013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能源、原材料價格隨之下行,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河南的能源重化産業也不少,另外河南的主導性産業支撐作用相對有限,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較為滯後。

 

相比之下,中部沿江四省的能源重化産業較少、佔比低,近年來受能源經濟下行的影響小。另一方面,沿江四省緊鄰長三角和珠三角,近年來大量承接這兩個區域的産業轉移落地,加上水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經濟也隨之快速發展。

 

以安徽為例,參與長三角産業分工協作對安徽的經濟發展十分關鍵。安徽省合作辦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滬蘇浙來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245個,實際到位資金1145.5億元,同比增長14.6%;佔全省比重48.1%,同比提升3.4個百分點。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湖南也與之相似。湖南與珠三角之間的聯繫原本就非常緊密,隨著武廣高鐵開通,湖南到珠三角的路程大為縮短,湖南就成為珠三角不少産業轉移佈局的首選,湖南的工業以及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多省需加快城鎮化

 

從衡量經濟發展水準的人均GDP來看,湖北在各省份中領跑,2018年湖北人均GDP達到了66531元,超過了64644元的全國平均水準,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個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準的省份。

 

除此之外,其他中部省份2018年的人均GDP都低於6萬元大關。其中,安徽、江西和山西均低於5萬元。

 

湖北的人均GDP水準較高,主要得益於其工業化和城鎮化水準較高。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城鎮化率達到了60.3%,這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個超過60%、唯一一個超過全國平均水準的省份。相比之下,其他五省的城鎮化率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僅為51.71%。

 

中部六省8年GDP增長125% 崛起勢頭正勁但分化明顯

 

中部六省部分經濟指標

 

葉青説,在計劃經濟年代,武漢就是很重要的工業中心,綜合實力在全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重工業佈局比較多。此外,武漢作為大區中心城市,科教實力名列前茅。近年來,在産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心大城市定位、科教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2017年,湖北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177家,是中部六省中唯一超過5000家的省份,位列全國第六位。2018年,湖北的在校研究生數量達到了14.8萬人,在中部地區遙遙領先。

 

當前,中部各省需要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尤其是中部不少地區如豫東、皖北等,都是人口密集地區,轄下市縣農業富餘勞動力眾多,但由於中心城區偏弱,産業發展不發達,工業化和城鎮化水準較低,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的區域之一。因此加快這些地方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中部六省8年GDP增長125% 崛起勢頭正勁但分化明顯

 

中部6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在校研究生數量(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2017年數)

 

廈門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丁長髮認為,這些地方的人口中有一大部分流向了沿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以及省會城市,但還有相當大一部分需要在當地就近城鎮化。這些地區需要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等優勢,以及高鐵建設帶來的契機,吸引對勞動力依賴較大的産業,加快當地産業的發展。

 

河南省日前出臺了《河南省貫徹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動信陽市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商丘市建設豫嚕蘇皖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駐馬店市、週口市、漯河市、平頂山市等地産業高端化和功能現代化發展。

 

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該示範區將推進與珠三角地區在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金融、信息平臺、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把示範區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高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