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鐘錶從配角變成主角

 

中國鐘錶從配角變成主角

 

中國鐘錶從配角變成主角

 

在2019年中國品牌日鐘錶展廳,一款智慧動態光心率運動手錶吸引了不少運動愛好者前往體驗。本報記者顧 陽攝

 

當前,我國鐘錶業已形成了以高精密製造技術為核心的工業生産體系,成為全球競爭力最強的鐘錶製造基地和世界鐘錶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鐘錶業正從世界鐘錶産業的週邊圈逐漸進入核心圈,從行業配角逐步轉變為主角,真正的鐘錶大國建設已經起步。隨著一批自主品牌脫穎而出、老牌企業積極轉型,中國鐘錶開啟了邁向高檔精品化的步伐

 

在日前舉行的2019年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中,中國鐘錶協會帶來“時間由我”鐘錶行業自主品牌體驗區,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關注。飛亞達、雷諾、上海、宜準等自主品牌企業的集體亮相,不僅展現了新時代鐘錶業發展的新面貌新成就,還生動詮釋了鐘錶業品牌發展的新內涵、新趨勢。

 

“我國鐘錶工業經過50多年發展,已形成了以高精密製造技術為核心的工業生産體系,成為全球競爭力最強的鐘錶製造基地和世界鐘錶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鐘錶協會顧問、高級工程師汪孟晉表示,當前,中國鐘錶業發展正從世界鐘錶産業的週邊圈逐漸進入核心圈,從行業配角逐步轉變為主角,真正的鐘錶大國建設已經起步。

 

傳統鐘錶轉型求變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開始摒棄手錶,傳統鐘錶業一度步入了行業衰退期。不過,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谷後,傳統鐘錶業在轉型中重新找到了定位。

 

來自中國鐘錶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手錶産量6.5億隻,時鐘産量4.3億隻,分別佔世界産量的83%和91%,是世界日常用鐘錶(時裝表、休閒表、運動表)的主要供應地。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鐘錶市場,每年消費近1億隻手錶和4000萬隻時鐘,總額達1000多億元,其中國産鐘錶數量約佔76%。”汪孟晉説,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升級加快,未來國內鐘錶市場的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在高端領域國産手錶雖不及瑞士同行,但仍有一批企業多年來堅持創新,走出了一條以自主知識産權為核心的發展道路。

 

汪孟晉表示,目前我國鐘錶業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産品種類豐富、性價比高,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鐘錶産業鏈。不僅如此,鐘錶特有的高精密製造技術還為航天、航空、國防等産業配套生産了大量精密計時儀器。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一些老牌手錶生産企業已具備了批量生産陀飛輪、萬年曆、計時碼表等複雜多功能機械手錶的能力,是目前除瑞士以外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産這類高檔機械錶的國家。”汪孟晉説。

 

與此同時,我國鐘錶行業出現了一批自主知名品牌,不僅有海鷗、北京、上海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産權的企業,還有飛亞達、羅西尼、宜準等鐘錶製造新銳。調查顯示,自主品牌手錶已佔據國內中低檔鐘錶的主要市場,成為理性消費的主流選擇。

 

新潮品牌競相崛起

 

“當一隻手錶只具有時間功能的話,手機就可以替代它;當一隻手錶只具有裝飾功能的話,可替代它的東西就更多了。”在福州宜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艾琪看來,傳統鐘錶雖高精密、高顏值,但還需融入現代科技元素,借助移動互聯手段,實現人工智能賦能。

 

作為運動愛好者,艾琪的另一身份是福建省路跑運動協會秘書長。他給經濟日報記者展示了一款名為宜準“EZON”的智慧手錶,“這款運動手錶之所以受市場追捧,就是因為其強大的動態光學心率監測、提醒、運動分析等功能,堪稱是鐘錶‘黑科技’”。

 

在移動互聯時代,類似宜準這樣不斷崛起的鐘錶“新勢力”,正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據悉,中國鐘錶行業明確的“十三五”時期“互聯網+”重點發展方向,正是“互聯網+鐘錶産品創新”“互聯網+精密機電協同製造”“互聯網+可穿戴智慧産品開發”“互聯網+全球鐘錶電子商務”,旨在進一步增強行業創新能力,構築鐘錶産業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

 

據介紹,鐘錶的首要功能就是告知人們準確的時間,但它同時又是身份、品位和生活方式的體現。差異化需求促使鐘錶企業更加注重細分市場、産品定位,在貼近市場需求方面鐘錶業已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近年來手錶與手機邊界的模糊和功能的融合,消費者有了更多元的選擇,比如城市青年更加青睞時裝手錶,白領們則偏愛運動手錶,而高消費群體將更傾向經典的傳統手錶。

 

目前,國産鐘錶款式多達上千種,尤其是機械手錶在多功能、陀飛輪結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功,開啟了邁向高檔精品化的步伐。飛亞達品牌已實現了對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覆蓋,“海鷗牌”“上海牌”“北京牌”陀飛輪高檔機械錶在瑞士巴塞爾國際鐘錶展中受到了海外買家的廣泛好評並獲得了批量訂單。

 

“當前,我國鐘錶業發展已經步入到多層次、多元化消費的新階段,現代鐘錶業必然是高精密機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先進製造業之一。”汪孟晉説。

 

産業鏈條靈活完善

 

未來,全球鐘錶産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傳統産業內的競爭,而是注入了新興産業後的競爭,基於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智慧鐘錶的興起,或將引發世界鐘錶産業格局的深度調整。

 

“事實上,世界鐘錶産業發展的‘彎道’已經形成,我國強大的電子工業優勢和信息産業優勢,讓‘彎道超車’甚至是‘換道超車’成為可能。”艾琪説。

 

汪孟晉表示,世界鐘錶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不僅是中低端鐘錶市場,高端鐘錶的市場規模也不容忽視。“過去,我們對市場資源沒有足夠重視,今後要凸顯我們的話語權、定價權等。”

 

據悉,鐘錶業是較早進行全球化分工合作的産業,中國、瑞士都在其中發揮各自優勢並開展分工合作。事實上,瑞士很多名牌表的零部件特別是外觀件都是在中國生産的。從國內市場看,近年來我國鐘錶製造業逐漸形成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集群式發展格局,擁有廣東珠三角地區、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6大主要産區,具備了完整而靈活的産業鏈。

 

深圳一家手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表盤、表殼、錶帶、表玻璃,到螺釘、寶石軸承、發條等零部件,國內産業鏈上下游的緊密結合,為自主研發和OEM(原始設備製造商)製造提供了高效平臺:一款新手錶,從提供設計圖紙到實物問世需經過一整套加工程式,在國外可能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在國內可能只需要兩周甚至更短時間。

 

“産業鏈越完整,設計生産的週期越短。如果要問我國鐘錶業的最大差距在哪,還是在於品牌建設相對滯後。”汪孟晉表示,下一步,鐘錶行業要加快實現從全球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加快從單純生産型向生産與服務並重轉變,加快從低端比較優勢向創新優勢轉變,同時要儘快補上品牌建設的短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