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環境日 | 原來有濕地公園的城市是這樣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央廣悅聽粵港澳)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開展在線訪談。

 

據介紹,深圳目前有50%的土地用於生態保護,到2020年,深圳將規劃建設十三個濕地公園及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大力保護生態環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作為介於陸地和水體之間的客體,濕地兼有水、陸特徵,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之一,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麼濕地則常常被譽為“大地的腎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目前是深圳最著名的濕地公園。這個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區建成的公園,讓很多外國遊客都驚艷異常。

 

1984年,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時總面積為304公頃。1999年初在建設濱海大道時,深圳市政府決定“為環境讓路”,把道路向北移200多米,將21公頃建設用地進行綠化,改造成目前的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紅樹林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了具有國際意義的深圳灣濕地生態系統,也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郭強科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作為四大核心場館之一,植物館是此次世園會上唯一的溫室展館。來自深圳沿海的紅樹林“搬家”來到北方溫室,成為植物館最大亮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40年間,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迅速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在經濟社會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還相繼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綜合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保護“全球500佳”等榮譽,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圳樣本,也為中國城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