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研究發現新幾內亞島已成兩棲動物庇護所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6-10 10:52:27 | 來源: 新華網 |
壺菌病是兩棲動物“殺手”,已導致全球約90種兩棲動物在野外滅絕。中國、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人員發現,位於南太平洋的新幾內亞島還未受其入侵,並已制訂行動計劃來保護這個全球最大的兩棲動物庇護所。
壺菌病是由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所引起的傳染病,它會破壞兩棲動物的皮膚,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壺菌病目前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導致超過500種兩棲動物的數量銳減,但現在並無有效的防控辦法。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澳大利亞麥考裏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生態學與環境前沿》雜誌上發表報告説,他們經過長期實地檢測發現,雖然新幾內亞島很適合壺菌生長,但並沒有這種真菌的蹤跡,是一片難得的凈土。
研究人員説,雖然還有其他一些小島也未受這種真菌感染,但新幾內亞島是全球最大的兩棲動物庇護所。他們估計,在全球已知的蛙類中有6%生活在新幾內亞島,如遭受壺菌病入侵,估計會有約100種蛙類會遭受打擊,並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平衡。
為此研究人員已制訂了行動計劃,並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等合作,以防止壺菌病進入新幾內亞島。
標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