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大交流 血脈相連情更濃

海峽論壇每召開一屆,兩岸民間的交流交往便更進一步,血濃于水的同胞感情便更深一層。

 

余光中先生説,那灣淺淺的海峽,承載著滿滿的鄉愁。如今,那灣淺淺海峽裏的鄉愁,被越來越多的親情與夢想、商機與共贏代替。海峽論壇進入第十一年,在兩岸數十萬民眾的推動下,兩岸民間大交流、大融合的局面已經打開。兩岸民間交流在融合發展的時代大潮中,風生水起,勢不可擋。

 

兩岸同胞親情血濃于水

 

兩岸有著割不斷的骨肉緣、不了情。每屆海峽論壇,都涌現出一個個血脈相連的真情故事,論壇結束後,這些“兩岸一家親”的故事同樣在延續。

 

上個月,來自海峽兩岸的429位愛心人士,集體無償獻血114160毫升。這場以“中華血·兩岸情”為主題的公益活動,道出了兩岸濃于水的血脈情緣。40年前便開始獻血的臺胞劉昭和,捧回“終身獻血達人”的光榮牌匾,“兩岸人民本來就血脈相連,只要想到自己獻一袋血能夠救一個人,就特別開心!”

 

今年2月,台灣盧氏宗親一行80多人,回到廈門同安區古莊村尋根謁祖。六代盧氏後人乘船渡海,自帶祭品樂隊樂器,古禮奏樂,祭天祭祖,穿戴古時傳統服飾,謁祖全程依古禮進行,以表達對祖宗的崇敬和對兩岸血脈親情的重視。

 

三個月後,台灣王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王金平也帶著小兒子、妹妹等近30名家人和60余名台灣各地王氏宗親來到廈門、漳州,回原鄉祭祖尋根。王金平首次公開訪問大陸,首站便拜謁“開臺聖王”鄭成功,全程用閩南話恭誦祝文,“沒有鄭成功,就沒有我們”。訪問團裏,既有白髮蒼蒼已是杖朝之年的老人,也有正當年的青年。王金平直言,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原鄉都在大陸,我們擁有共同的血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承始終綿延存續。

 

尋訪宗親祖地,一直是歷屆海峽論壇的重要內容。兩岸同胞不僅共尋先祖來路、共敘手足親情,更攜手共建兩岸同胞的新家園。台灣中華兩岸勞動關係發展協會理事長姚江臨連續參與九屆論壇,他説:“台灣有句話説‘走親、走親’,要走才會親。這麼多年,通過海峽論壇,兩岸基層民眾越走越親,是真正的‘一家親’。”

 

文化“紅繩”牽引兩岸同胞

 

半個月前,集美龍舟池畔熱鬧非凡,水花飛濺,加油聲四起。這裡剛結束了一場兩岸龍舟賽,27支來自台灣的隊伍參賽,首次超過大陸參賽隊伍數量。他們跨過淺淺海峽,和大陸民眾一起揮槳競渡,共度端午佳節。

 

兩岸龍舟賽是這些年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以“弘揚傳統文化,共繪兩岸親情”為主題。已來過多次的台北霞海城隍廟龍舟隊教練陳雨霖説:“以前,台灣龍舟隊的水準跟大陸沒得比,兩岸交流比賽多起來後,台灣龍舟隊的技術進步很大,參與的群體也越來越大,台灣很多中學還專門開設了龍舟課。”

 

上個月,廈臺合作的劇目《阿搭嫂》亮相中國藝術節,贏得一片喝彩。兩岸三個“阿搭嫂”在舞臺上弘揚“但行好事,有難相幫”的中國古訓家傳。上演了13年的《阿搭嫂》,一直是純粹的高甲戲。這次,兩岸藝術家們攜手,以歌仔戲、客家戲和高甲戲三個劇種共同演繹,賦予《阿搭嫂》新的活力,彰顯了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強大生命力。

 

中華傳統文化成為牽引兩岸民眾心靈、直達靈魂的“紅繩”,這正是歷屆海峽論壇不變的主旋律。兩岸龍舟文化節、兩岸特色廟會、媽祖文化活動周等活動,成為最受兩岸民眾喜愛的主戲之一。在中華文化這一精神家園的牽引下,兩岸同胞開始了更多、更廣的攜手合作,從經貿往來、就業創業到日常的方方面面。(記者 詹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