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證實:甘肅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考古遺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6-16 19:28:51 | 來源: 新華社 |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張東菊等帶領的研究團隊近日發佈了一項最新考古成果,即地處甘肅省夏河縣的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考古遺址。此前,學界公認在西藏發現的尼阿底遺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遺址。
陳發虎、張東菊等學者今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在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一件古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鑒定為丹尼索瓦人,這一成果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由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
張東菊介紹,在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各級文物部門支持下,2018年,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白石崖溶洞進行考古調查和初步發掘,在洞穴內發現了大量文化遺存,包括1400多件石製品和600多件動物骨骼化石。
張東菊説:“經過研究,白石崖溶洞出土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化石均為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其初步測年結果顯示已超過距今4萬年,加之之前發現于該洞穴內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測年結果為至少距今16萬年,可以證實該洞穴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考古遺址。”
張東菊介紹,這些石製品以石片、石核等類型為主,多件石片有使用痕跡,石片和石核可見較多礫石面。已發現的動物骨骼化石以較破碎的四肢骨為主,鑒定出的動物種屬有犀牛、野牛、野馬/野驢、鬣狗和羚羊/野羊等,與更新世晚期廣布歐亞大陸北方草原環境的“猛犸象-披毛犀動物群”高度相似。“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均有較多敲擊和切割痕跡,確定為人類活動的結果,説明這些動物曾是古人類的狩獵對象。”
陳發虎表示,目前在溶洞發現的這些文化遺存是否和丹尼索瓦人有關係還需要深入研究,但可以確定的是,白石崖溶洞是非常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人類在這裡長期生活並且留下了大量文化遺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表示,丹尼索瓦人與早期現代人的基因交流及其傳播遷徙路線一直是學術界和公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對該洞穴的發掘和研究對探討遠古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繼續對該洞穴進行全面測繪、發掘和研究。(新華社蘭州6月16日電記者張文靜、李傑)
相關新聞
- 2019-06-10西藏班學子離別“第二故鄉”
- 2019-06-14西藏發展論壇與會嘉賓在藏考察
- 2019-06-05五世格達活佛:雪域高原上的愛國英雄
- 2019-05-27北京—拉薩航空線正式試航成功(新中國日曆)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