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發力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腳步漸近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腳步漸近!

 

7月2日,在商務部“一促兩穩”發佈會上,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表示,G20峰會明確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關於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商務部正在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相關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7月3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稱,為深入貫徹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的重要指示,圍繞海南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三大産業類型,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擬訂三個方面(實施更加開放的免簽入境政策、實施更具吸引力的引才引智政策、實施更為便捷的高端旅遊出入境服務措施),共12條支持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政策措施。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貿區和自貿港雖然只有一個字不同,但自貿港應有更高的標杆意義和更豐富的內涵,體現的是更全面、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我國目前沒有較為成熟且典型的自貿港,在國際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國內急需將對外開放推向新高度的新形勢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自貿港勢在必行。總體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自貿港的基礎。比如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已經有幾十年曆史,類型豐富,涵蓋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部分功能區)等等;同時,國際成熟自貿港的一些功能和特點已經在我國不同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有所體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階段我國以海南島為基礎探索自由貿易港,首先是海南先建成全省自貿試驗區,即複製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的做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設水準,為推進自貿港奠定基礎。按照中央部署,海南要努力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著力打造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付一夫表示,未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將主要承擔四個方面的使命:第一,深化改革開放,探索新時期的新路徑,履行探路開路的責任,併為全面推開樹立榜樣、提供經驗;第二,探索通過發展特色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新模式,依託海南現有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同時,推動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第三,探索將經濟跨越發展和生態保護提升有機結合、相互支撐的新模式,力求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經濟發展,進而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表率;第四,探索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強合作與聯動等。

 

劉向東表示,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首要注意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結合世情國情和海南省情,探索展現中國特色和適應海南發展的制度體系,同時自由貿易港不是開放的毫無邊際,要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考慮海南自由港的定位和發展模式。

 

付一夫指出,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又不能局限于國際範式,應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路徑,在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體制機制與發展模式的創新。此外,除了賦予自貿港較大的決策自主權之外,還應使之服務國家總體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建設過程中,應理順中央、地方、特殊區域事權責任關係,精簡協調機制,實現協同配合。(記者 劉萌)

標簽: